3月18日,由自治区民政厅主办的2025年广西清明节主题宣传月启动仪式暨第十三届广西节地生态安葬活动在南宁市青龙岗长安墓园举行,有关单位代表以及家属代表约200人参加活动。南宁、柳州、北海等10个市(县)14个安葬点同步举行节地生态安葬活动,以花坛葬形式安葬骨灰2389例。
2025年广西清明节主题宣传月启动仪式暨第十三届广西节地生态安葬活动在南宁市青龙岗长安墓园举行。记者 吴潇 摄
“我们家注重厚养薄葬,对于生态安葬的接受度很高。今天参加花坛葬的活动,现场的布置和仪式的流程都非常庄重,我能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生态安葬的方式,这也是人们文明理念的一种进步。”南宁市民宋女士在参加当天的活动后告诉记者。
市民马女士也以家属的身份参加了当天的活动,她表示:“以花坛葬方式办理后事是伯父的遗愿,他是我们家族中第一位选择花坛葬的先人。在尊重他的想法的同时,我们后辈受到他的影响,可能以后也会选择这样绿色环保的安葬方式。”
节地生态安葬方式。记者 吴潇 摄
“为持续推进生态节地、文明节俭的殡葬方式,南宁市青龙岗长安墓园内先后引入树葬、草坪葬、花坛葬、室内葬等多种节地生态葬式。同时积极提高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自然美景和人文气息交映的花园式墓区,持续为市民提供公益、环保、优质的殡葬服务。”南宁市民生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星缘向记者介绍。
记者了解到,参加花坛葬和海葬的逝者家属可以申请领取每例800元奖补资金。自节地生态安葬活动首次举办以来,南宁全市此前已经通过花坛葬这种绿色安葬方式安葬骨灰2728例。
“今天,马岭公益性公墓、青龙岗长安墓园、四厦岭公墓、龙山陵园四家公墓同步举办节地生态安葬活动,安葬骨灰231例。”南宁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张鹏表示,实践证明,节地生态安葬方式的社会接受程度越来越高,选择海葬、花葬、草坪葬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使用可降解材料进行安葬的人数逐年增多,影响范围逐年扩大。
据了解,2013年以来,广西累计投入福彩公益金5000多万元,举办公益花坛葬、骨灰撒海等生态安葬活动136场次,生态安葬和撒放骨灰22687例,为群众节约丧葬费用约5.2亿元,以回归自然的方式保障“逝有所安”。
“截至目前,全区12个市、县共建立18个节地生态安葬示范点,各地殡葬服务机构常态化接受家属报名,在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前后统一组织安葬缅怀活动。”自治区民政厅社会事务处负责人表示,随着全区节地生态安葬工作持续推进,绿色文明殡葬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有力推动了全区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