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3·15晚会上,卫生巾、纸尿裤等卫生用品的生产黑幕被无情揭开,令人触目惊心。本该作为生命健康守护者的它们,却沦为危害健康的潜在威胁。
被曝光的问题中,知名品牌的不合格卫生用品,本应被销毁,却仅仅经过简单分拣和翻新包装,就重新流入市场,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母婴店和网店。企业车间里,工人在垃圾堆旁徒手制作、缝制所谓的“无菌”一次性内裤,产品包装上的消毒承诺如同虚设。部分代加工的品牌产品未经灭菌就贴上伪造标签,还用去污剂掩盖污渍。这些行径,完全将消费者的健康当作儿戏,也暴露出卫生用品行业长期被忽视的严重问题。
劣质卫生用品屡禁不止,根源在于部分企业被暴利蒙蔽双眼。他们打着“厂家直销”“超低价”的幌子,肆意践踏消费者的信任,将大众的生命健康当作获取利益的筹码。企业追求利润固然正常,但绝不能以牺牲消费者健康为代价。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基本的商业伦理,更是对社会责任的公然漠视。
要构建卫生用品的安全屏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生产企业作为源头,必须切实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严格依照国家标准生产,把保障健康作为不可触碰的底线;电商平台要严格审查商家资质,杜绝虚假宣传,为产品准入筑牢防线;消费者应掌握产品鉴别知识,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带有质量认证标识的产品;监管部门更要加大监管力度,以严格监管重塑行业生态。只有实现生产、流通、消费和监管的协同治理闭环,才能真正守护好生命健康。
卫生用品不同于普通商品,在安全与利益的博弈中,任何对利益的妥协都是对生命的漠视。新升级的《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对生产环境、原材料、微生物指标等提出了更高标准。只有各环节主体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将标准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彻底斩断黑色产业链,让消费者使用时安心、穿着时放心,让卫生用品回归守护健康的初衷。(宁实平)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