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久久为功保障和改善民生”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介绍广西疾控体系改革和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成效等相关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 吴潇 摄
据了解,广西坚持以“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为原则,推动预防关口前移,实行重点传染病重点防控策略,牢牢守住传染病防控底线。2024年全区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较2023年大幅下降。鼠疫、霍乱等甲类传染病继续保持零报告记录。一些重点传染病,如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处于近5年最低值;手足口病连续5年未出现死亡病例,重症率降至有记录以来最低值;肺结核、流感、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报告病例数较2023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同时,持续优化预防接种服务,实施扩大免疫规划,积极防控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的传染病,进一步筑牢人群免疫屏障。全区已连续32年无脊灰野病毒病例报告,连续22年无白喉病例报告,麻疹、风疹、流脑、乙脑仅报告个位数病例。
此外,广西还聚焦青少年学生人群健康特点,整合全区优势医疗资源,实施“明眸皓齿 壮美少年”学校卫生工程,强化近视、龋齿、肥胖和营养不良、脊柱弯曲异常等学生常见病干预。持续推进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开展城乡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等监测和环境健康风险评估,不断助力美丽广西建设。
记者还了解到,当前广西仍处于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季,全区每周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人数与春节前基本持平,但总数低于去年同期。急性呼吸道多病原监测结果显示,流感病毒仍是广西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以甲型H1N1为主。最近两周报告病例数有所下降,但仍处在中等流行水平,预计4月上旬前仍维持中等流行强度。
发布会上,自治区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特别提醒,近期气温冷暖交替频繁,容易对人体的呼吸道黏膜造成损害,导致黏膜的屏障功能削弱,给病原体入侵带来可乘之机,广大群众应做好个人防范。建议无接种禁忌的人群积极接种流感、肺炎等疫苗,以减少感染发病和重症风险;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要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建议佩戴口罩;个人出现发热(体温≥38℃)并伴有咳嗽或咽痛等症状应当及时就医并注意休息,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要做好室内环境清洁,对家中门把手、扶手等高频接触部位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室内空气干燥,南风天可使用除湿机或开启空调除湿模式,降低空气中的湿度。
此外,肺结核也是一个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疾病,2025年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一旦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咯血或血痰等肺结核主要症状,应及时到定点医院就诊,减少和避免对他人的传播。养成咳嗽、打喷嚏掩口鼻,不随地吐痰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通过接种卡介苗、勤洗手、多通风、强身健体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肺结核。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