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南宁,春意正浓,花开如海。红艳的三角梅、金黄璀璨的黄花风铃木、粉色的樱花,热烈而浓郁,仿佛整个城市都被浸泡在一片花的海洋中。然而,在这满屏的花海之中,建政路的成片香樟林却以其独特的嫩绿,支起了一顶顶天然的帐篷,格外醒目。
建政路初春“限定翠绿色”上新。记者 宋延康 摄
建政路两侧香樟树枝繁叶茂,撑起天然绿色屏障。记者 宋延康 摄
每年三月,初春的建政路总是挤满摄影爱好者和争相与这一路青翠拍照打卡的市民,他们是城市春天的最好见证者。3月21日,记者走在建政路上,仿佛置身于一片绿色的海洋。路两旁的香樟树枝干粗壮而挺拔,星星点点的翠绿新芽正顶翻老叶,迎着阳光屹立枝头,一团团嫩绿色浓得化不开,与苍劲干裂的枝干对比鲜明,更显生机勃勃,美得冒泡。高高的树冠如伞般展开,层层叠叠的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为这条老街增添了一份宁静与诗意。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带着一丝香樟特有的清香,弥漫在街头巷尾,让人心旷神怡。偶尔还能在低矮粗壮的树干上寻觅到正在向上爬的小昆虫,和在枝头喳喳乱叫的小鸟。
从小在建政路长大的市民罗女士,基本每天都会在家门口的嫩绿之下拍照打卡。“虽然这路香樟树我看了30多年了,但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色彩。这两天是‘翠绿’上新,如果进入盛夏,就会绿得更深沉了。”罗女士一边向记者展示手机里保存的每年打卡的照片,一边笑着说。“很久以前的建政路可不是这个样子。20世纪50年代,这里是葛麻村的田垄地,道路泥泞不堪,沿途还有水塘。现在十来分钟就能走完的建政路,没修路之前要走快一个小时。”70岁的市民李大爷坐在香樟树荫下,一边下棋一边回忆道。
1956年,作为南宁市政建设的重点道路,建政路开始修建,全长大概1000多米。而建政路的香樟树种植于1969年,距今已半个多世纪。如今,建政路的香樟林不仅是一片绿色的风景,更是南宁市民心中的精神寄托。年轻的妈妈带着孩子在树下挑选时令水果,情侣们手牵手漫步在绿荫下,老人们则坐在糖水铺门口享受着春日的悠闲时光,送外卖的骑手在树荫下等着红绿灯,遮挡正午的炎热。“我每年春天都会来建政路拍照,这里的香樟树太美了。”市民小张一边调整着相机的角度,一边兴奋地说,“每次发到朋友圈,都能收获好多点赞呢!”小张的镜头里,香樟树的嫩绿与老城区的烟火气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