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梧州六堡茶携手跻身《2024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声誉评价报告》百强榜单,这次广西山水间走出的“家乡骄傲”集体出圈,既非偶然的流量狂欢,也非单纯的情怀消费,而是一场从田间到舌尖、从技艺到产业的系统性变革。三个品牌的突围路径,恰似三把钥匙,解锁了乡土特产向现代产业跃进的密码。
柳州螺蛳粉的出圈是一场“土味”的工业化革命,其核心在于将市井小吃的“灵魂”拆解为标准化工序,通过预包装技术封装成全球流通的“乡愁商品”,最终让一碗粉带动了30万人就业;桂林米粉则是通过技术的突破,将鲜湿米粉的保鲜期延长,同时锁住米粉的弹滑口感,让这一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跨越山河,出现在全国各地的门店;而梧州六堡茶的复兴,则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返场。梧州人通过挖掘“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使者”的历史身份,让陈年茶香被重新解读为“文化回甘”,完成了从土特产到文化IP的蜕变。
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梧州六堡茶三者的出圈路径虽各有侧重,却共享同一内核——在坚守地域基因的基础上,拥抱现代产业逻辑。螺蛳粉的“臭”、桂林米粉的卤水秘方、六堡茶的香韵,这些刻着乡土烙印的独特标识,恰是其区别于工业化流水线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若仅止步于“原生态”,便永远走不出深巷。实践表明,地标品牌的真正生命力,在于找到传统基因与现代商业的平衡点:用工业化夯实产业基础,以技术突破空间限制,借文化叙事提升价值维度。
因此,乡土特产若想摆脱手工作坊的局限,不能靠“孤芳自赏”,而应主动融入现代产业链,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样才能真正地“火出圈”,并长久地“火”下去。(理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