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添加”的信任危机如何解除?

近日,一份“零添加”酱油的检测报告在网上引发热议。一家第三方机构对13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被检测的酱油中有12款检出重金属镉,7款检出总砷。尽管所有样品均未超过国家标准,但公众的焦虑并未平息,这场关于“零添加”酱油的检测,也让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再次产生了信任危机。

超市货架上,各种食品上的“零添加”“纯天然”标签比比皆是,但细究配料表,却让人感到困惑。有些商品瓶身标注了醒目的“0”符号,但“零添加”的具体含义却模糊不清;有些商品标注“无防腐剂”,却有可能添加了增鲜剂;有商家对产品“0”添加标识的解释是仅为商标,与添加剂无关。这种“符号游戏”,让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如同破解谜题,无从下手。

营销话术选择性放大“安全标签”,消费者便不得不在广告与真相之间反复求证,而当标签的真实性与含义都需要消费者自行考证时,信任早已悄然流失。面对质疑,企业多以“符合国家标准”作为回应,但生活不是实验室,人们对食物的担忧往往超越冰冷的数字,食品安全就像一根隐形的刺,扎在消费者心头。

要破解这场危机,需多方合力。首先,企业要想重获信任,应摒弃“擦边球”式的宣传,主动公开原料来源、生产工艺及检测报告,让消费者一目了然,吃得安心;监管部门也不能作壁上观,应主动加强对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同时,也要推动食品行业的标准化建设,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瓶酱油,本应是厨房里最寻常最无须担心的调味品,不应成为考验消费者“化学功底”的考题。只有当企业收起文字游戏,当食品的信息透明到无需费力解读,消费者才能真正放下对配料表的警惕,重拾对食物的朴素信任。(理彦)


阅读量:1178 作者:理彦 编辑:罗宁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汤洁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