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三月三”和清明节假期,广西各地将陆续进入扫墓祭祖的高峰时段,人们常通过焚香烧纸来表达哀思。也有部分市民趁着假期,和家人朋友到户外野炊。此时正值春季,气温回升、天干物燥,野外用火稍有不慎,容易引发森林火灾。3月26日,南宁消防通过科普实验,展示一根烟头隐藏的火灾隐患,并给市民送上防火安全提示。
烟头未燃尽,火灾有风险
实验开始,消防员点燃一根香烟,测温仪测得烟头表面的温度近300℃。随后,将未燃尽的烟头丢入纸巾堆。记者观察到,纸巾处持续有白烟冒出,十几秒后,被烧黑的部分蹿出了火苗,瞬间引燃周围的纸巾,火势迅速扩大,纸巾堆被明火燃烧成灰烬。此时,再次使用测温仪测得灰烬处温度接近350℃。
消防员用测温仪测得烟头表面温度。
“点燃的烟头表面温度为200~300℃,中心温度可达700~800℃。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棉、毛、麻及其制品,还有纸张的燃点为100多摄氏度。因此,未熄灭的烟头完全可以引发火灾。”南宁市西乡塘区消防救援大队副大队长张滨成介绍,未燃尽的烟头、纸钱刚开始可能处于阴燃状态,即没有火焰的缓慢燃烧,具有隐蔽性,容易被忽视。在一定条件下,阴燃可以转化成有焰燃烧。“现在正值春季,气温回升快,且降水少,加上多大风天气,吹起的飞灰和飞火都有可能点燃其他可燃物,造成火灾。”
未燃尽的烟头被扔进纸巾里。
十几秒后,纸巾瞬间被引燃。
火苗再小,也可能酿成大祸
据了解,森林火灾大部分是人为引发的,涉事者轻则面临行政处罚,重则承担刑事责任。
记者查询资料发现,多地已发生因用火不慎导致火灾的案例。2024年2月,广西河池大化瑶族自治县一村民在山坡上劳作时,将未熄灭的烟头丢弃于林地草丛中,加上大风因素,引发山林火灾。2024年3月,北京市通州区一市民携带纸钱、香烟等用品,在路边一草坪处祭拜亲人,大风将燃烧的纸钱吹至杂草丛中,引发火灾。2024年4月,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一山区突发森林火灾。经查,系当事人在祭祀时,倾倒未完全燃烧的金银纸、冥币等灰烬,引燃了附近杂草,后因风大加速火势蔓延。
人离火灭,注意祭祀安全
张滨成建议,市民居家祭祀时,在神龛、家堂祭祀用的长明灯、香烛等要远离可燃物,禁止在小区、居民楼道内焚香烧纸。公墓、陵园等集中祭扫场所应落实防火巡查检查,对明火源落实专人看护,并及时清理可燃物。若在野外开展祭扫,应尽量避免在大风天进行明火祭祀活动。上香、点烛、烧纸后,可用水浇灭灰烬,确保火源完全熄灭后再离开,防止灰烬复燃或飞火引发火灾。
此外,有的市民会在假期外出旅游,应提前做好“三清三关”,即清走道、清阳台、清厨房,以及关火源、关电源、关气源,在出行前筑牢“家庭防火墙”。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