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教育局考察团一行11人,赴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桃源校区开展职业教育专题调研,重点考察学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产教深度融合、数字化教学改革等领域的创新实践。
身穿壮族服饰的机甲在门口迎宾。
当考察团抵达实训楼一楼的展厅门口时,立即被独特的迎宾方式所吸引——学生身穿壮族服饰机甲,跳起了热烈欢快的迎宾舞。南宁市六职校信息专业部的教师孙雨慧介绍,学校与本土动漫企业携手合作,构建了从“文化解码”到“数字转化”再到“实体制作”的全链路体系。其中,校企合作研发的瓦氏夫人机甲尤为引人注目。游客可以穿戴该机甲,通过VR技术沉浸式体验“俍兵点将”出征的场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目前,该项目已经形成了从机甲设计、生产到推广的完整产业链,成为校企合作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典范。在听取介绍后,考察团现场体验了“机甲VR虚拟互动”,沉浸式感受了穿戴机甲穿越时空的交互场景。
适岗金课建设成果展示。
在实训楼的金课教学成果展区,展台上整齐陈列着学校自主研发的金课活页式教材,该成果斩获202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随着书页翻动,模块化设计的实训案例跃然纸上,企业技术标准与教学场景的深度融合,让考察团直观感受到适岗金课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
随后,考察团参观影视制作工作室、5G虚拟仿真实训室和网络搭建综合实训室。在影视制作工作室中,学生与企业创作开发的“荔枝智慧化包装设计”作品,以及《校园最美劳动者》系列短视频,展现了“课堂对接车间、作品对标产品”的产教融合成效,给考察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考察团嘉宾体验虚拟仿真项目。
南宁市六职校信息专业部负责人秦红梅介绍,学校以“数智化适岗金课”建设为核心,深化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通过校企合作项目优化课程体系,定向培养网络安全、网络搭建、动漫文创设计、3D建模等紧缺人才,并与企业共建“华六产业学院”“动漫孵化基地”,实现了教学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近年来,学校在国家级、自治区级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巴彦淖尔市教育局考察团表示,南宁市六职校在非遗传承、产教融合等领域的经验具有借鉴意义,特别是校企合作助力小微企业的模式值得推广。南宁市六职校校长温丽容表示,学校将持续深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专业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为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六职方案”。
此次调研不仅展现了南宁市六职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也为两地教育合作搭建了桥梁,共同助力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