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考河是南宁市18条城市内河之一竹排江的支流,全长6.35公里,具有重要的城市水系生态价值。2015年,南宁市实施那考河综合治理项目,以人水和谐为根本目标,将“全流域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做好生态修复和控源截污“加减法”,那考河实现了从黑臭水体到美丽河湖的华丽转身。目前,那考河水质主要指标达到Ⅲ类,流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新增水生动植物、飞禽鸟类38种。
那考河湿地公园风光秀丽、景色迷人。记者 宋延康 摄
那考河流域治理摒弃了传统的分段治理方法,采取全流域综合治理,实现“厂网河”一体化管理,系统解决流域水环境问题,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多项荣誉,吸引国内外考察团1486批次超3.6万人次前来参观学习,提升了南宁城市形象和知名度。
那考河畔,水清岸绿春光无限。记者 潘浩 摄
在那考河治理模式和理念的带动下,南宁市先后在沙江河、心圩江、水塘江、朝阳溪等内河复制升级了“那考河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与运营,采取“断面考核、按效付费”机制,确保城市内河长治久清。政府从“建设者”转变为“管理者”,实现了政企双赢。
那考河美景。记者 宋延康 摄
那考河湿地公园建设巧妙融入“那”文化特色,建成健身广场2处、健身步道约1.5公里,打造集生态、休闲、娱乐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绿色空间,为南宁增添了一张“绿色名片”。在那考河的示范带动下,南宁市建成21个滨水公园,绿化面积约780公顷,更多城市内河实现蜕变,百里秀美邕江绽放光彩。
那考河美景。记者 宋延康 摄
那考河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周边配套建设和商业繁荣发展,区域内规划建设了七大商业中心及40所学校、3家医院、1座体育场馆,推动了土地增值和经济生态化发展。
那考河的成功治理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生态保护的热情,营造了全社会保护建设美丽河湖的良好氛围。兴宁区人大常委会设立了那考河生态环境议事室,搭建了人大代表、基层干部、社区居民、环保志愿者共商共治的平台。
历经十年的不懈努力和精心治理,那考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质实现了脱胎换骨般的跃升。同时,在那考河治理模式和理念的影响下,南宁市先后在多条内河复制升级了“那考河模式”,并随着国家战略的发展,这些理念和经验被运用到广西北海冯家江近海流域治理项目、河北雄安白洋淀农村污水治理项目以及深圳坪山区库网河渠站一体化运维项目等多个水环境治理项目中,为美丽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