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集市在南宁火热开市 邀您共赴多彩文化盛宴

3月2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集市在南宁民歌湖景区A9馆和绣球广场精彩亮相。据悉,非遗集市是第三届中国—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周‌系列活动之一,它不仅是一次非遗技艺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场跨越地域、融合多元文化的盛宴,活动将持续至4月1日。

“三月三”系列活动在南宁民歌湖景区开展。 记者 黄红锦 摄

记者了解到,非遗集市设“茶语·茶食”“锦绣中华”“四大名陶”“东盟风情”等五大展区,涵盖茶艺品鉴、传统织锦、名陶展览、东盟手工艺品及特色美食体验,全方位展现非遗的传承与当代生命力。

走进非遗集市,来自全国各地和东盟国家的非遗展品琳琅满目、各具特色。一件件精美的非遗作品凝聚了匠人的心血,展现出高超的手工艺水平。壮锦色彩斑斓、图案精美,既体现了壮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又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毛南族花竹帽造型设计独特、编织技艺精湛,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

活动现场的壮锦等展品色彩斑斓、图案精美,吸引市民游客参观体验。记者 黄红锦 摄

在传统织锦展区,精美的展品让人简直挪不开眼睛。“蜀锦拥有悠久的历史,其图案随时代变迁,兼具文化与艺术价值,不仅是奢侈品,也广泛应用于服装、床上用品、家装饰品、文创产品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锦织造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所长胡光俊在蜀锦展位旁向记者介绍,本次参展他们希望能进一步宣传和展示蜀锦,让更多朋友能够亲眼看到蜀锦、了解蜀锦、使用蜀锦。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宾阳织锦技艺南宁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黄爱群也带着丰富多样的壮锦制品来到了非遗集市的现场,她告诉记者:“传统的手工织就的壮锦以布料粗犷、色彩鲜艳为美,展现了壮族文化的原始风貌。而机械化生产方式的引入,使壮锦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如包包、灯具等,扩大了其应用范围。”黄爱群表示,非遗集市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她很期待与全国各地和东盟国家的手艺人进行技艺和文化上的交流。

集市上还展出了竹编制品、木偶、木雕摆件等来自东盟国家的手工艺品。记者 黄红锦 摄

集市上还展出了竹编制品、木偶、木雕摆件等来自东盟国家的手工艺品,人们可以近距离感受东盟国家的独特风情和传统文化。“东盟国家的特色展品丰富多彩,展示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比如,越南的竹编建筑精巧,柬埔寨的木雕花瓶精美。非遗集市的后期,东盟国家的手艺人会来集市,和大家进行现场交流。”活动志愿者满燕说。

非遗集市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非遗,感受非遗技艺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的新生命力,不仅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也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平台。在这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借鉴,共同绘就多彩多姿的文化画卷。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1026 记者:吴潇 编辑:李璐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周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