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一座城、一个地方,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文化、美食,还是风景?
当下的广西,“三月三”无疑是最热的话题之一。连日来,南宁民歌湖畔人头攒动,青秀山景区内游客欢歌载舞,全区各大夜市人气爆棚,酒店、饭馆、景区“业绩”攀升,文旅消费持续走热。
自2014年广西将“三月三”确定为地方性法定节假日以来,通过持续创新活动形式和丰富多元场景,整合多领域资源要素,这个民族节庆已被成功打造成为广西的文化IP。如今,“三月三”不仅成为展示广西形象和推介壮美广西的重要文化符号,还成为促进文体旅消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三月三”期间,“南宁之夜”文旅步行街游人如织。记者 刘峥 摄
丰富消费场景体现满满诚意
赶歌圩、祭祖追思、踏青赏玩、品尝五色糯米饭……广西三月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极具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的传统节日。近年来,全区各地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精心策划各项活动吸睛引流。今年,广西更是放出多个“大招”:景区实行“一票三日制”、铁路部门加开多趟班列、增强“笔笔有优惠”的消费新体验等,以满满的诚意邀请八方宾朋到来。
今年的活动,较以往内容更丰富、体验感更强、趣味性更浓、开放性更广,“四季村歌”、国际民歌邀请赛、“潮动三月三·抖音足球嘉年华”等9项重点活动和“多彩民族风”“相约游广西”“民族体育炫”“e网喜乐购”“和谐在八桂”5大板块14个大类特色活动,让游客体验更加多样化。
此外,广西将“三月三”假期与周末拼假形成“小长假”,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旅游小高峰。南宁、桂林、柳州等地推出民族风情游、中越边境游、非遗美食体验游等特色线路,吸引游客深度参与。同时,利用广西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推出“三月三浪漫边境游”、跨境文化市集、中越界河对歌和中越美食长桌宴等活动,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走进广西、了解广西。
这些活动既有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也有文体旅的深度融合,更有老少皆宜的多重体验,强化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深度对接,让广西三月三真正唱出与时俱进的时代韵律。
节味浓,人气足,消费旺。据统计,今年3月以来,广西各地在文旅相关方面的预订量同比增长了167%。多家旅行社把“三月三”期间的旅游作为主打项目,“三月三”的搜索量同比增长了402%,“美食”“手工”“服饰”等成为热搜词。
南宁民歌湖水上集市展示广西的特色鲜花和水果。记者 王海波 摄
节庆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每年“三月三”期间,广西宛如变装秀场,各类民族服饰成为街头巷尾流动的风景,民族服饰生产、销售、租赁、文创等业态也随之火爆。全区各大夜市更是灯光与烟火气同步升腾,米粉、烧烤、酸嘢、甜品……牵动着无数市民游客的味蕾,为夜经济增添了无限活力。今年的广西三月三活动主会场南宁民歌湖设置6大互动体验区,集观赏、消费、娱乐于一体,预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交通消费增长三成以上。
在这场全民的文化狂欢中,一个新伙伴——人工智能的加入,更解锁了“人工智能+消费”的消费新场景。
作为广西民族节庆与现代消费融合的重要品牌,“33消费节”今年实现全面升级——聚焦“人工智能+消费”、消费品以旧换新、国货潮品、文娱旅游等消费热点,联动全区14个设区市、111个县区及重点平台企业,推出6大主题超千场次“商文旅”融合促消费活动,以“真金白银”的让利、创新十足的玩法,面向全区持续开展以旧换新补贴活动。
同时,发放超200万张“33消费券”,聚焦东盟好物、老字号开展超40场直播;组织开展系列产销对接活动,助力桂品出乡、桂品出海,进一步释放广西消费潜力。
在今年“33消费节”启动仪式当天,活动现场设置“东盟好物”“智能家居”“智慧电商”“智驾出行”“消费便利”“广西好物”“放心消费”等7大展区,琳琅满目的智能产品、极具东南亚风情的商品,让人们一站式买国货、逛东盟。
从“舌尖上的美食”到“诗与远方的游玩”,从民俗文化的体验到时尚潮玩的沉浸,从线下观感到遨游“云端”,“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活动全方位深度绑定“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通过构建文旅融合的新消费场景,推动沉浸式文旅体验经济,全方位打造民族节庆IP的带货链条,逐步实现从节庆流量到消费增量的有效变现,成为广西提振消费的重要增长点。
广西“33消费节”活动现场热闹非凡。记者 王海波 摄
“节日爆点”转化为“常态活力”
经过多年的打造和培育,“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活动从最初的“团结符号”到后来的“出圈密码”,再到当下的“带货节庆”,其对增进民族团结、促进消费的作用显而易见。如何更好地以“三月三”为载体,进一步提振广西民族节庆的消费活力,是当下文化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
扩围、提质、引流,才是能真正实现“流量”转化为更多“留量”和“销量”的制胜法宝。随着“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活动影响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因“三月三”而进一步认识广西、了解广西、走进广西。值得注意的是,在吸引外来游客的同时,广西人利用专属假期外出旅游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近几年,每到“三月三”,广西去往广东、贵州、湖南、重庆等热门旅游点的动车票“一票难求”。
既要墙里开花墙外香,也要墙里花开香满园。下一步,广西不仅要吸引区外游客来桂,同时也要尽可能地留住“自己人”,让广西人认同、爱上并参与到自己独特的节庆活动中。
今年,广西在“扩围”方面拓展品类、升级服务,在“提质”方面聚焦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在“引流”方面通过打造流量品牌、优质IP等提升消费吸引力,市场活力持续释放。
在持续丰富消费场景的同时,广西还应在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消费供给质量、优化消费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方面下功夫,提升广大游客的消费体验。
“文化+消费+科技”的多维创新,助力广西三月三从民族节庆跃升为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引擎。未来还需进一步以文化为内核、以产业链为支撑、以数字化为工具,推动消费场景从“节日爆点”向“常态活力”转化,在提振消费的同时,为全国传统节日经济升级提供广西经验。
来宾市将“三月三”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开展特色康养活动。图为群众品尝养生药膳。记者 刘峥 摄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