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抱AI 向“新”奔跑 | 南宁AI助推智慧医疗发展

南宁市青秀区柳沙社区卫生服务站引入智能中医脉象检测仪,可快速、精准地判断人体健康状况。 记者 潘浩 摄

医生可通过DeepSeek大模型计算功能,对病例开展辅助分析;人工智能赋能医院日常办公场景,提升医疗单位办公智能化水平……在数字南宁建设的引领下,通过深度整合人工智能技术,全市医疗机构正加速构建“AI+医疗”创新生态体系,为市民群众提供更高效、精准、便捷的医疗服务,南宁市医疗智慧化发展迎来新突破,推动全市医疗健康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智慧医疗迈入新征程

在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有一位特殊的“专家”——基于千亿级参数大模型构建的“数字人医生”。“数字人医生”以该科室主任刘杰为原型,支持自然语音与文字交互功能。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工作场所,“数字人医生”咨询系统都可实现24小时在线服务,患者只需轻轻点击屏幕,便能随时获得智能问诊服务。与传统面对面问诊相比,“数字人医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高效的医疗解答,帮助患者更快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市民张先生体验后感慨道:“‘数字人医生’的解答清晰明了、高效快捷。以前为了咨询这些问题,常要花费大量时间排队等待,现在几分钟就能解决,太方便了。”

今年2月,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完成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依靠人工智能平台强大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积累体系,为医生在工作中提供各种服务。医生则可调用人工智能对话工具,借用DeepSeek大模型计算功能,就复杂的问题进行查询,对病例开展辅助分析,缩短了医生查阅资料、分析病情的时间,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同时,该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应用范围不仅局限于医疗诊疗环节,还可赋能医院日常办公场景,推动南宁市级医疗单位信息化建设向全面智能化转型,为区域医疗AI技术应用开辟了广阔前景。

人工智能赋能基层医疗

现如今,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社区医院里也开始出现人工智能的“身影”,为居民的健康管理注入新活力。

南宁市青秀区柳沙社区卫生服务站近期引入了一台智能中医脉象检测仪,该检测仪能快速、精准地判断人体健康状况,如同为医生增添了一双“智慧的眼睛”,广受居民好评。近日,市民代女士就亲身体验了一回智能中医脉象检测仪带来的高效服务。她将手腕放在智能中医脉象检测仪的传感器上,仅几分钟检测结果就出来了。“买菜、散步的时候就能顺便检查身体,很方便。”代女士满意地说。

“我们希望通过设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人工智能应用,能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推动基层医疗服务更智能和便捷,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好小病、做好健康管理。”柳沙社区卫生服务站主任秦树娥介绍,该服务站还引入了AI慧诊宝系统,可借助常规血液指标监测数据,对居民常见及高发疾病进行早期筛查,力求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持续拓展“AI+医疗”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与医疗的深度融合,正在逐步重塑南宁市医疗服务的形态与效率。

为了缓解影像诊断资源紧张、患者等待时间长等行业难题,进一步提升诊断效率与准确性,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在去年引入了AI系统赋能常见重大疾病的筛查、诊断、治疗、随访全流程,打开了智慧医疗新局面。自该平台部署以来,市九医院对于冠心病、脑卒中、乳腺癌、肺部病变、骨折等疾病的筛查和诊断能力均得到大幅提升,AI可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上辅助医生安全放心完成手术,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疗体验。

这套智慧医疗系统不仅在市级医院发挥效能,更通过医院与基层卫生院双向协作,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目前,该平台已接入宾阳县黎塘中心卫生院、宾阳县甘棠中心卫生院等基层卫生院。通过平台赋能,区域重大疾病防治能力显著增强,促进了“重大疾病早诊早治”的落实,形成了“居民本地筛查、本地治疗、本地管理”的良性循环,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市九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马兴才表示,今后医院将持续深化AI技术应用,拓展平台覆盖病种,推动区域医疗同质化发展,为健康南宁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在心理健康领域,人工智能也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去年,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举行“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构建‘家校医社’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防治体系”项目签约仪式,共同探索人工智能“筛、诊、治”技术在南宁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的应用效果。该体系预计于2025年6月完成初步建设与运行验证。随着项目的推进,南宁市可实现大规模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筛查,经由人工智能数据分析,为学校、家庭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提供预警。

据悉,市卫生健康委今后将持续推进“AI+医疗”应用场景向便民惠民领域拓展,打破信息壁垒,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周期智慧医疗体系,让市民群众都能共享技术革新带来的发展红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1335 记者:廖欣 通讯员:张娜 编辑:罗宁 责任编辑:唐秋艳 值班编审:周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