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榕树王”主干粗壮,9个成年人手拉手才能勉强合抱。
这棵千年古榕树高达22.5米,冠幅43.1米,绿荫如盖。
村民特意为古榕树写了一副对联。
古榕树枝干承重大,村民用木头做了支架。
【古树档案】
树种:榕树
树龄:1000年(2018年挂牌)
保护等级:一级
编号:4501221022120411
居住地:武鸣区太平镇联桂村六梨屯
【古树自述】
我是生长在南宁市武鸣区的一棵古榕树,千载春秋从叶脉间流过,山风过境时,老叶嫩芽沙沙作响,仿佛不同世纪的耳语在此交汇,正如一位耄耋老人手摇蒲扇闲谈家长里短。泥土深处,我的根系缠绕着六朝瓦当;树冠之上,现代无人机的嗡鸣惊起鸦鹊。
在岭南各村庄,除了祠堂、族谱,古榕树几乎成为标配。干连干、枝攀枝,如盖的树冠遮天蔽日,一棵古榕树可独木成林,仿佛一幅生动的生命画卷。
南宁也有很多古榕树,最出名的当属白凿山脚下的千年“榕树王”。世居于此的村民们对这棵古榕树爱护有加,在他们心里,它更像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家族长辈,矗立在村头,守护着村庄的繁衍生息,用年轮讲述光阴故事。
千年古榕立村口村民为它写对联
白凿山“一山跨三地”,地处兴宁区、宾阳县、武鸣区三地交界处。这里地势险要,山势雄伟高峻,海拔1004.1米,是众多“驴友”野外徒步的网红打卡地。
千年“榕树王”与白凿山一样远近闻名,它落脚于武鸣区太平镇联桂村六梨屯。日前,记者从南宁市区出发,驱车约一个小时,走过坑洼不平的泥路,翻过崇山峻岭,终于一睹其真容。正因地处偏僻,这棵古榕树自然生长至今,几乎未受过人为破坏。
此时,茂密苍郁、绿荫如盖的古榕树下,村民们正乘凉闲聊。走到树荫下,一股清凉感扑面而来,赶路的疲累顿消。
记者看到,古榕树下,有村民用两块木板子写了一副对联,但字体由于风吹日晒雨淋变得模糊不清。“微风习习心舒畅,到此乘凉不思归!”75岁的村民黄桂平用手指着对联笑称,这副对联是他十几年前所作。
“2016年开展古树名木摸底调查时,我们在村里看到这棵古榕树非常震惊。榕树高达22.5米,冠幅43.1米,经测算有上千年树龄,需要9个成年人才能勉强合抱。”武鸣区林业局种苗站站长卢英莲说,无论从冠幅、胸径、占地面积还是树龄看,这棵古榕树都是武鸣区榕树中最大、最老的,堪称“榕树王”。
先有古榕后建村它是村中“议事厅”
村依水建,树伴村生。
“未有联桂村,先有榕树头。”联桂村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
“虽然栽种古榕树的人已无从考证,但从千年树龄来判断,先有这棵古榕树,后来才有我们的村庄。”谈起古榕树的历史,黄桂平打开了话匣子。他分析认为,联桂村背靠白凿山,前有水田、池塘,村口还有古榕树,十分适合居住,祖辈们就选择在此扎根安家了。
“榕树在壮话中叫‘龙’,在村里种榕树,取团结之意。”武鸣区太平镇联桂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其武说,古榕树既是联桂村的“议事厅”,也是“会客厅”。村里有什么大事时,村委会主任在古榕树下敲锣,村民自发汇聚到古榕树下,听政策、学文化。“通知的地点都写‘榕树下’,无论本村人还是外村人,没有一个人会走错地方”。
夏日炎炎,古榕树下是村民休闲纳凉的好去处。每当村里有村民办结婚喜事,新人进门前都会给古榕树挂条红绸布,以示“好彩头”,就连婚宴也会摆在古榕树下。亲戚朋友举杯庆祝,欢声笑语,和古榕树共同见证美好姻缘。
定期巡查做“体检”守护生态绿色家园
近年来,随着徒步旅行的兴起,不少“驴友”前来白凿山打卡。他们将车停在古榕树下,短暂休憩再出发,也因此让村里热闹了不少。
凭借着“网红”白凿山的资源优势,联桂村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还制定了武鸣区太平镇联桂村白凿山乡村振兴规划设计。根据规划设计,联桂村引入不同的产业功能,发展特色产业,重点培育和打造“高山木薯”品牌、野奢度假、山中探秘、民俗体验、乡村美宿等,实现全域发展。
过去,村民们交通出行十分不便。如今随着白凿山旅游线路的开发,通往外面的路修好了,村容村貌也大变样。
“古榕树越长越大,担心树根不稳,村里就用泥土围起来建树池,让古榕树的根基更加稳固,让它有更好的生长环境。”张其武说。
2018年古榕树挂牌后,林业部门每个季度都会到联桂村巡查,定期为古榕树做“体检”。截至目前,没有发现古榕树有病虫害、白蚁侵袭的情况。
古榕陪伴村民长大,村民也守护着古榕。这不仅是村民最朴素真挚的情感,更是他们对平安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守护生态绿色家园,人树和谐共生的佳话持续上演。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