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出招 闲置手机有了新去处

南宁市场上很多手机商户都推出回收手机业务。

如今,手机更新换代很快,不少人家中保存了一些闲置手机,如何处理让人头疼,一旦处理不好可能造成信息泄露。现在,闲置手机有了新去处。近日,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资环)手机安全回收处置示范项目向全国省会城市推广。这标志着涵盖回收、拆解、熔炼为一体的手机安全处置体系在中国正式全面铺开。该系统如何回收闲置手机?市民及专家对此有什么看法?记者对此进行走访。

系统上线 闲置手机有了安全去处

作为中国循环经济领域的“国家队”,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自去年10月成立以来,着力构建电子废弃物安全处置体系。今年1月18日,手机安全回收处置业务在天津、汕头启动试运行。日前,据该集团消息,中国资环手机安全回收处置示范项目顺利完成试运行,4月3日起,各省会城市的消费者可通过“芯碎无忧”小程序下单,既可以选择上门服务,也能选择邮寄保密回收。

4月10日,记者打开“芯碎无忧”小程序,进入首页看到,回收流程包括预约回收、邮政EMS和处置工厂。在处置工厂环节详细标注了入库、领料、拆解、破碎、熔炼等步骤。分别有邮寄处置和上门处置两大类。上门处置,即专人上门对旧手机进行破碎,确保数据现场清除干净。目前仅开放北京、上海、天津、深圳4个城市的上门处置服务。这4个城市用户需要先登录,选择取件地址、包装方式和上门时间,就可以立即预约该服务。

邮寄处置方式使用标准EMS包装,用户需填写取件地址,预约上门时间,将会有快递人员上门取件。

据了解,手机回收到处置基地后,在保密车间经过安全拆解、机械破碎、末端熔炼,最终实现安全销毁。同时,可将稀贵金属有效提炼出来。手机的回收、流转、拆解和破碎等流程全程可视化、可监控、可溯源。

走访市场 市民支持官方回收渠道

4月8日,记者走访南宁市民生路某通信城看到,多家商户柜台上摆放着“回收手机”的牌子,柜台里摆放着许多不同品牌、型号的待售二手手机。一些消费者正在与商户咨询了解二手手机行情。

“闲置手机处理后,如何确保个人信息不被泄露?”“你可以把信息删除,或者拿到店里我们帮你处理。”一名柜台店员说,手机“恢复出厂设置”,就可以避免信息泄露。

然而,有业内人士表示,普通删除只是把文件标记为“可覆盖”状态,数据依然留在存储芯片里。而且市面上存在许多专业的数据恢复软件,一些不法商家利用专业技术手段,可以轻松恢复手机中删除的聊天记录、银行卡信息、身份证照片、各种账号密码等隐私信息。

“我家抽屉里存放着10多部闲置手机,不敢轻易卖给二手市场,就怕信息泄露。”市民杨女士说,得知近期推出的手机安全回收处置示范项目,她可以试着用这种方式处理闲置手机,毕竟闲置手机存放太久,除了存在安全隐患,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根据行业数据测算,我国手机闲置总量达数十亿部,每年新增闲置手机4亿部以上。这些海量废旧手机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安全隐患。因此,废旧手机的安全回收显得尤为重要。

专家说法 群众信任度和习惯很重要

广西大学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副教授马大朝称,手机属于电子产品,屏幕、主板等器件含有汞、铅、镉等重金属,若处理不当,这些重金属会被迁移到地表水、土壤、地下水中,在生态系统中累积,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风险。手机中的一些塑料等材料难以自然分解,如不规范处置,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与此同时,每部手机通常都含有各种金属、塑料等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部分元器件可以提取回收利用,通过安全回收,可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对于近日推出的手机安全回收处置示范项目,马大朝表示,这个系统由央企负责收运和集中处置,具有较大的公信力和优势。运营过程中受到严格监管,确保了回收和处置过程的规范化,减小了手机信息数据泄露隐患,可以有效保护废旧手机用户的隐私。

采用集中规模化拆解和处理,并进行资源再生,规模效应明显,回收和污染治理的成本大幅降低。相较作坊不规范的经营,这种模式可以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目前该回收系统还在试运行阶段,有待群众形成信任度,养成处置废旧手机的习惯。该模式有望在未来解决废旧手机的处理处置难题,避免废旧手机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可以对手机中的稀贵金属等资源进行循环利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990 记者:黎兆齐 编辑:吴嘉兴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农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