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秀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居住地申办低保工作,打破了户籍限制,为困难群众建立社会救助“便民”通道。
目前,青秀区现有城乡低保对象15277人,其中居住地申办低保对象3220人,占比达40%。居住地申办低保工作的开展,打破了户籍壁垒和地区隔阂,让长期在邕务工、就医、投靠亲人的困难群众可以就地提交救助申请,方便了困难群众的生活。
家住津头街道的城市低保对象邱先生,户籍地为玉林市陆川县,患病前长期在南宁务工,2020年因车祸导致残疾、重病,家庭生活陷入困境。在社区走访排查中,主动发现了邱先生一家所面临的困难,工作人员主动宣传救助政策并协助邱先生提出低保救助申请。按程序给予纳入低保的同时,发挥“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作用,实现信息共享、部门协同、综合施救,落实子女教育救助、医疗保障等待遇,让长期生活在青秀区的非户籍群众也可享受同样基本保障。
青秀区民政局开展“社会救助政策进村居”宣传活动。
坚持“三个强化”
青秀区通过建立“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强化资源链接”的立体化支撑体系,形成以民政局牵头、城区其他21个部门协同发力的社会救助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部门协同机制,构建起“主动发现、协同处置、动态管理”的全链条工作机制。近三年累计足额发放低保金18997.83万元,并且实现资助参保、医疗救助资金与保障对象数量同步增长。
紧握“三个抓手”
青秀区以数据资源共享为抓手,建立救助部门数据、信息共享机制,解决了救助对象重复或遗漏的问题。2024年以来民政与检察院、医保、人社、住建、残联等部门之间互推互认人数共224.97万人次,如与检察院联合印发的服刑人员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管理的协作意见,打通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及时精准识别和救助困难对象,为居住地申办低保工作夯实基础;以主动发现机制为抓手,构建城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救助排查网络,结合多部门数据比对,统筹社会力量,主动发现困难群众,及时落实救助举措;以动态监测管理为抓手,建立健全动态管理机制,制定一系列督查排查工作方案,加强对低保对象定期核查、调整清退,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提升“两个方面”
青秀区规范化救助流程,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依托镇(街道)服务大厅,设置“一门受理”窗口,受理民政、教育、就业等救助业务,实现“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大力推动线上救助申请、电子授权核对、电子证照、容缺受理等业务开展,多元化宣传培训,提高群众知晓度。通过理论培训、入户现场培训、政策研讨会等形式,确保经办人员全面掌握政策要点,熟悉工作流程,推动工作走深走实。
青秀区津头街道开展入户核查工作。
下一步,青秀区将着力“托底线”,切实“救急难”,更加扎实地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进一步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