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各部门落实政策亮实招支持南A中心建设

《南宁市支持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高质量发展第一批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发布,面对“如何让《政策措施》快见效、见实效”等关键问题,4月11日,市发改委、市数据局、市财政局等多部门负责人表示,从打造政策兑现平台到发放5000万元“算力券”再到设立50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基金,一套环环相扣的执行方案已铺开,要让企业和人才第一时间享受政策红利。

“我们已根据《政策措施》内容,明确各部门在落实过程中的配合职责,还对每条措施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做到申报条件定量化、申报流程标准化、申报材料清单化,切实做到‘使政策明晰、让企业明了’。”市发改委主任黄福来表示,将进一步完善政策兑现平台,打造“智能化、一站式”政策兑现平台,方便企业申报,力争做到“免申即办、政策找企”,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后续还将根据产业发展、企业需求等新情况新形势,研究出台滚动支持政策,不断完善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政策更好地支持南A中心人工智能企业集聚发展。

“南宁市财政计划通过财政预算安排、政府引导基金、金融创新支持、要素支撑并重等一系列措施落实资金保障,全力支持打造中国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枢纽。”市财政局局长吴厦表示,将设立规模为50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基金,通过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吸引国内外优质企业、项目和人才集聚,形成区域性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对算力服务达到一定规模的新建项目,在资金申报等方面提供要素支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为入驻企业申报各类优惠政策提供绿色通道;设立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相关专项资金,纳入预算全力保障资金需求。

“我们将从数据、算力、场景三个维度服务好企业。计划每年发放5000万元‘算力券’,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全过程生产,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算力保障。”市数据局局长孙椿睿表示,市数据局全力支持社会资本建设人工智能算力中心, 每年分别发放最高5000万元“算力券”,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购买南A中心的算力服务,每年按实际使用算力结算金额的30%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此外,鼓励围绕“人工智能+”文旅、制造、金融、交通、农业、医疗、教育、社会治理等领域打造标杆型示范应用场景,根据场景的适用性、创新性、应用效果等情况,每年评定标杆型示范应用场景,按场景建设规模每个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用真金白银给企业“减负”

为筑牢算力基础设施底座,《政策措施》提出,各类社会主体投资建设智算中心为南A中心提供算力服务,对100PFlops以上规模的新建项目,在用地、用能、融资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鼓励算力企业参与源网荷储一体化、微电网、绿电直供等试点建设,创新算力电力协同机制,让企业既能“算得快”又能“算得省”。

在人才政策上,对入驻南A中心的人工智能重点企业新引进的高管,给予其税后薪酬10%的奖励,最长连拿3年;科技型规上人工智能企业新招用的高端科技人才,年薪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的,分别按税后薪酬的2%、6%、10%的比例予以薪酬奖励,最长连奖3年。

财税金融支持更是“干货满满”:对符合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等现行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可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年度起,第1年至第5年免征、第6年至第10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用真金白银给企业“减负”;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基金,重点支持初创期、成长型人工智能企业和项目;财政资金给予贴息支持,按照贷款利率给予企业最高2个百分点的利息贴息,贴息金额不超过企业支付给银行利息的50%,单个企业补贴期限最长3年,累计补贴金额最高500万元。

据悉,《政策措施》适用于2025年3月1日起入驻南A中心的人工智能企业和机构单位,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此措施为支持南A中心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批政策措施。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855 记者:冯梓剑 编辑:汪峰屹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