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逐光”向“绿”而行 南宁市可再生能源领域不断刷新“进度条”

钠离子在能源绿色转型的时代浪潮中,南宁市正以昂扬之姿奋勇前行——

南宁市积极探索“光伏+农业”的多元发展模式,实现了农业增收与能源生产的双赢局面;目前邕宁那楼风电场与邕宁百济新平风电场已顺利实现首批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发电……

近段时间,记者走进南宁市多家能源企业看到,各企业争分夺秒抢抓有利条件,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追风逐光”向“绿”而行,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不断刷新“进度条”,为首府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绿色风电 “吹”向广袤大地

在邕宁区的连绵群山中,一台台白色的“大风车”随风转动、若隐若现,与绿水青山相互映衬、相得益彰。风能是如何转换成电力的?“追风”背后又有哪些故事?近日,记者来到邕宁那楼风电场一探究竟。

作为国家电投广西沃中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广西沃中”)布局广西区域的风光储一体化基地的核心项目,邕宁那楼风电场、邕宁百济新平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400MW,总投资约24亿元,已于2024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仅历时7个多月,并于同年12月实现首批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发电。

在邕宁区,一个个“大风车”随风转动,把风能转化为绿色电能。广西沃中供图

在该项目中控室内,不断滚动的数据、实时更新的画面,无不体现出项目的智慧化和管理的精细化。“一个风机由三片90米的叶片组成,可以利用风能转化为绿色电能。它们发的电就会汇集到所在的升压站,电能经过升压后由升压站送至电网。最后就成了我们老百姓或者企业用电。”广西沃中规划发展部副主任黄涛告诉记者,邕宁那楼风电场、邕宁百济新平风电场这两个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年均发电量将达8.3亿度,能够满足约4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与传统燃煤电厂相比,项目每年可节约标煤约25万吨,有效降低了煤炭消耗带来的环境压力。

项目的高效推进离不开南宁市、邕宁区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有力支持。黄涛表示,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全流程跟进,从手续审批、政策赋能、纾困解难等多方面为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并为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助力项目高效推进。

广西沃中项目经理刘远介绍,项目持续践行“创造绿色价值”企业使命,着力打造生态环保型山地风电项目,目前正全面统筹协调供应链、施工资源、建设环境等关键影响因素,全力确保项目在9月底实现全容量并网,“届时,邕宁那楼风电场、邕宁百济新平风电场这两个项目全面建成后,每年可为当地贡献约2900万元的利税,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有力推动南宁市能源结构优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向阳而立 逐“光”激活新动能

当春日播撒下一缕缕阳光,照射在马山县崇山峻岭之间,一片片光伏发电板连绵起伏、向阳而立、波光粼粼,宛如镶嵌在群山之间的“金色铠甲”,无声地汲取着日光,并源源不断地转换成绿色能源。

图为在烈阳光伏电站,整齐排列的光伏面板在山间铺展开来,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清洁能源,记者 黄红锦 摄

近日,记者在中核汇能(广西)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位于马山的烈阳光伏电站看到,工作人员正在中控室内对光伏发电板的状况以及升压站传来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可别小看这些光伏板,我们结合当地的农业发展特点,不断创新丰富‘光伏+农业’发展模式,实现土地资源的立体化增值利用,促进农业与新能源产业的融合发展。2024年,公司可控装机超300万千瓦,上缴税费约0.62亿元,实现上网电量约17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9万吨,为助力南宁乃至广西经济发展贡献了央企力量。”该公司马山项目部项目经理廖正情介绍。

图为在烈阳光伏电站,工作人员开展常态化检查工作。记者 黄红锦 摄

图为在烈阳光伏电站,工作人员开展常态化检查工作。记者 黄红锦 摄

小小光伏板,还与中草药结成了一对“好搭档”,两者的“双向奔赴”照亮了马山乡村振兴的“阳光路”。记者了解到,中核汇能(广西)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在马山推广“光伏+农业”的新模式,利用光伏板下方空地种植中草药带动了当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让村民的兜里鼓起来、心头热乎乎的。

图为在烈阳光伏电站,整齐排列的光伏面板在山间铺展开来,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清洁能源。记者 黄红锦 摄

今后该公司将继续深挖“产业+”模式,主动对接地方发改、投促等部门,寻求产业合作机会;强化过程管理,发挥工程管理部监督、协调、考核等职能作用,推动宾阳武陵、兴宁五塘等项目实现并网;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利用公司现有资源,不断提升电力供给能力。同时,积极推广“光伏+农业”等新模式,探索区域特色发展道路。

向绿而行 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量

“十四五”以来,南宁市大力推进风光国家大型基地、源网荷储一体化、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项目建设,累计斩获809.6万千瓦新能源建设指标。2024年以来,南宁市一批重大能源项目加速推进:国家级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中国华能西乡塘储能电站、全国首个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南方区域首个实现能量和信息与电网双向交流的车网互动一体化综合能源站五象超充综合能源站等均建成投运,有力拉动投资增长。

数据显示,2024年,南宁市统筹推进能源项目60个,完成投资111.81亿元;全市发电装机容量649.26万千瓦,同比增长29%,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约455万千瓦,占比70%。

尤其是在“双碳”战略的强劲驱动下,南宁市可再生能源领域迎来爆发式增长,首次实现了可再生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双过半”。据统计,2024年,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约143万千瓦,同比飙升73%,占电力新增装机86%;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稳步提升,发电量高达76亿千瓦时,占全市总发电量56%。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南宁市将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全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再上新台阶;与此同时,还将发挥好能源重大项目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全力推动能源项目投资建设,强化能源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推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2415 作者:韦静 记者:韦静 编辑:陈艳华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