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南宁市持续推进对流动摊点的整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南宁此次整治并非“一刀切”地禁止摆摊,而是通过柔性执法,让流动摊贩规范经营。这一举措,既体现了城市管理的智慧,也彰显了对民生的关怀。
不可否认,流动摊点为城市增添了烟火气,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摆摊创业门槛较低,也为失业者、低收入者提供了就业机会,成为他们维持生计、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然而,流动摊点正因其流动,难以监管到位,食品安全问题偶有发生。此外,摊主们没能严格做到“门前三包”,餐饮垃圾、油污残留等问题也影响了市容市貌。还有部分摊点占道经营,影响道路正常交通秩序。
流动摊点的“负面清单”,并非南宁独有,全国各地都存在类似情况。南宁市对此高度重视,3月中旬,全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会议提出,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流动摊点综合治理专项整治行动。近期,各城区相继由多部门组成综合执法组开展整治,在流动摊点整治上已显现成效,道路更加通畅、环境更加整洁、市民生活更加舒适。
值得点赞的是,南宁市此次整治流动摊点,坚持疏堵结合、刚柔并济的原则,采取教育劝导为主、行政处罚为辅的柔性执法,既提升了城市文明的整体形象,也保障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权益,实现了“多赢”局面。各城区在整治行动中,对初次违规且情节较轻的摊主,以教育劝导为主,给予纠正错误的机会,并协助摊主清理现场,得到摊主的理解和支持。对经多次劝导拒不改正的摊主,依规采取扣押经营工具等措施,有力震慑不规范经营行为,维护执法的严肃性。从另一方面来说,也给合规经营的摊主提供了公平的竞争环境。
柔性执法,既守护了城市的“面子”,也保住了摊贩的“饭碗”,让摊主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包容,使城市治理更有温度,展现了一个城市的文明。通过引导,摊主们文明规范经营,共筑文明南宁,这正是城市治理的最大价值所在。
流动摊点治理难就难在“反复回潮”。为防止违规现象反弹,南宁市各城区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如加大执法“回头看”力度,确保整治成果得到巩固。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广大摊主行动起来,自觉守法、规范经营,从源头上避免违规现象的出现。我们希望,流动摊点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大家在享受便利生活的同时,也能拥有一个干净、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共筑文明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