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笔传情·乡韵共融——金山农民画与三江侗族农民画联展在南宁展出

白天扛锄头,晚上执画笔。农民画是中国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类别,也是展示中国村镇生活变迁的窗口。昨日(4月12日),“彩笔传情·乡韵共融——金山农民画与三江侗族农民画联展”亮相广西民族博物馆,展览以上海金山农民画和广西三江侗族农民画为载体,向观众展示跨越三千里时空的多彩文化与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观众在展览中感受农民画的独特韵味。记者 宋延康 摄

稻鱼茶香、芦笙踩堂、行歌坐夜、大歌琵琶……三江侗族农民画孕育于诗意栖居的侗族风情文化,被称为“积淀着中国侗族民间文化优秀传统的当代浮世绘”。金山农民画则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南水乡、纺织绣染、婚俗年俗、农耕文化、海渔文化等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金山农民画的灵感来源。

本次展览由广西民族博物馆和上海金山区博物馆联合策展,共精选了70件金山与三江的农民画作品,生动展现江南风土人情、侗族民族风情和两地乡村振兴场景。展览不仅仅关注作品,还关注作品背后的故事,除了对作品内容进行介绍,部分作品还别出心裁地附上“画师说”。

“每到红薯丰收的季节,我们就会在鼓楼坪的空地举办红薯节。每当看到有人种出了很大的红薯,大家心里都特别快乐。”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画师莫丽言创作了《红薯节》,她十分喜欢用画笔描绘大家聚在一起比一比谁家红薯最大的幸福场景。

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画师杨庆宜的作品《盖新房》则展现了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他还分享了侗族同胞们建房时的乐事:“以前侗族不管哪家建房子,在路上碰到了拉木头回来的乡亲,都会帮他们喊一下号,大家就有力了。”透过画师们朴实无华的讲述,观众感受到农民画艺术家们描绘家乡生活的热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60 记者:陈蕾 编辑:韦玮 责任编辑:覃凤妮 值班编审:周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