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实平】性教育不是洪水猛兽,偏见才是

“你嫌性教育太早,坏人不会嫌孩子太小”——这句扎心的话,道出了山东枣庄张老师性教育课堂走红的深层原因。当这位小学教师顶着部分学生“脏”“羞”的抵触情绪,将人体构造、隐私保护、防范性侵的知识坦然托出时,她托起的不仅是孩子们的认知边界,更是全社会对生命教育的觉醒。

在青春期荷尔蒙萌动的季节,孩子们对身体变化的困惑本应是再正常不过的成长课题。但“脏”字标签的贴上,恰似一面魔镜,照出的是成人世界对性话题的欲说还休,折射的是传统观念将性教育异化为洪水猛兽的集体焦虑。张老师用医学图谱替代遮遮掩掩,用严肃科普消解暧昧暗示,这种直面问题的勇气,恰似一把利刃,剖开了笼罩在性话题上的阴霾,告诉我们:性教育并非洪水猛兽,偏见才是。

当课堂从“谈性色变”转向“坦然以对”,那些最初捂脸坏笑的孩子逐渐端正坐姿,正说明科学认知具有破除羞耻感的魔力。同时,性教育也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生存技能的传授,教会孩子识别“帮你保密”的话术骗局,知晓及时报备行踪的重要性,这种教育延伸出的,是对整个社会的保护网。

当然,要让性教育课堂成为常态,仍需突破三重关卡:突破教材编写的刻板印象,让性教育课程系统化;突破教师培训的空白,培养更多专业师资;突破家校协同的壁垒,构建全方位防护网络。当性教育不再被视作“特殊课程”,而是与语数外同等重要的生命必修课;当每个教师都能像张老师那样,既保持科学严谨又充满人文关怀,我们才能真正构筑起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阳光课堂。

在信息时代,孩子们获取性知识的渠道五花八门,与其让错误信息野蛮生长,不如让专业教育占领先机。张老师这堂课的价值,不仅在于教会孩子们认识身体,更在于示范了教育本该有的坦诚姿态。愿更多教育者接过这支火炬,让性教育成为照亮童年的明灯,而非永远封存的“潘多拉魔盒”。

阅读量:255 作者:宁实平 编辑: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