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见义勇为基金会公布了第十一届广西见义勇为英雄模范名单,南宁市青秀区建政街道居民陈革斌被授予“广西见义勇为英雄”称号。
陈革斌是南宁市青秀区的一位普通居民,二十四年间,他累计献血200次,总量达70000毫升,相当于17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由于在无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公益事业中表现突出,2008年至今,陈革斌6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荣获2012-2013年度全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奖奉献奖和特别奖、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等奖项。他用无私善举,以热血点亮他人生命的希望之光,书写了一曲不平凡的生命赞歌。
陈革斌获得的部分荣誉证书。(受访者供图)
陈革斌的公益之路始于2001年,“我路过采血车时,看到采血车前人群踊跃,便尝试了人生第一次献血。“当时没想很多,就觉得能够帮助他人,还无损身体健康,是件好事,就这么坚持下来了。”这一坚持,就是二十四年。现在,献血已经成为陈革斌的“定期事项”,记者见到陈革斌的时候,上午他刚结束一次成分血的捐献,“已经成为习惯了,一到时间就会觉得应该做这件事,每次收到自己献的血已用于救治病人的信息时,内心会有一种自豪感,希望能救更多的人。”陈革斌笑着说。
陈革斌在献血中。(受访者供图)
2007年6月,陈革斌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2012年2月,陈革斌为一位血液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次捐献的时候,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可能由于患者身体出现了一些排斥现象,康复得不是很理想,需要二次移植。”他说。巧合的是,经过中华骨髓库筛查,陈革斌再次与患者配型成功,2013年11月,他再次挺身而出,为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广西“二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谈及这段经历,他语气坚定,“患者最后康复得不错,能救人两次,我也感到很有意义。”根据中华骨髓库的“互盲”原则,陈革斌与患者素未谋面,直到在广西红十字会组织的一次供患见面会上,他才见到那位康复的患者。“患者的父亲紧握着我的手说‘谢谢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们全家’,那一刻,我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了。”这一幕,也成为陈革斌公益之路上难忘的记忆。
起初,家人对他捐献造血干细胞心存顾虑,但陈革斌坚信这是拯救生命的事,他结合自己无偿献血的经历,向家人耐心科普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知识,最终获得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2015年3月,陈革斌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与此同时,他也致力于动员身边的人参与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的捐献,2018年-2023年间,组织企业开展集体无偿献血5次;2021年底,加入广西红十字“三献”工作讲师团宣传“三献”知识,至今参与宣讲18场,向更多的人普及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在他的感召下,越来越多人成为“生命接力者”。
陈革斌为培训班学员讲授造血干细胞捐献相关知识。(图源:南宁市红十字会)
如今,陈革斌仍活跃在“三献”志愿服务一线,以热血为炬,用实际行动践行爱的承诺,照亮无数生命的希望之路,点燃社会向善的力量,这份二十四载的执着与坚持,正是对“见义勇为”最温暖的诠释。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