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统一开展流动摊点集中整治行动

在热闹繁华的城市街头、在安静的学校门口,你是否曾因占用人行道甚至行车道的流动摊点、出店经营的店铺而寸步难行,心生烦扰?

为回应广大市民群众对流动摊点突出乱象问题的关切,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南宁市人民政府印发了综合治理工作方案,聚焦城市管理更加有序有度,通过加强临时摊区监管、优化摊区布局、开展集中整治、联合执法等措施,在全市范围内统一开展流动摊点集中整治行动。4月15日,南宁市市政和园林管理局(南宁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对市民关切的热点问题、流动摊点综合治理工作情况进行了介绍。

现状:流动摊点扰民乱象丛生 市民投诉不断

“本来放学的时候人又多又挤,可是那些流动摊点总是‘见缝插针’,将摆卖的三轮车开到路面上,严重影响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家住云景路附近的市民陆女士说。

记者了解到,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市民群众对流动摊点扰民乱象问题反映强烈,投诉不断。流动摊贩车辆随意停车摆卖,堵塞交通,影响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同时,居民区周边的夜市烧烤摊油烟污染严重,噪声扰民,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休息。

此外,流动摊贩售卖食品和加工烧烤,没有办理健康证及相关证件,食品来源没有登记台账,出现问题后难以追溯责任,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特别是大专院校、中小学周边的食品摊点,对学生的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举措:突出乱象问题集中整治 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南宁市市政和园林管理局副局长、南宁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兼)冯忠明介绍,此次集中整治行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3月31日前,结合各城区实际,围绕主要交通道路、重要区域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区域开展执法整治行动,对突出乱象问题进行集中整治;4月30日前,根据前一阶段整治情况,逐步扩大整治范围,提升联合执法整治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形成高压整治态势。

从5月1日起,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完善长效管理措施,组织开展常态化执法整治行动,持续巩固提升整治成果。坚持疏堵结合,优化服务。持续推进分级分类分区管理,优化临时摆卖摊区动态监管,在规范设置的临时摆卖摊区推行“四定”管理模式(定人、定责、定时、定标准),加强摊区日常巡查和秩序维护,最大限度做到“不扰民”“少扰民”。

在集中整治过程中,结合常态化流动摊贩信息摸排工作加强政策宣传和普法教育,向社会公告临时摊区布局情况,开展“引摊入区”服务引导,引导自产自销农户、流动摊贩就近进入规范设置的临时摊区(集中点)进行经营,为流动摊贩集中规范经营提供引导服务。

目标:疏堵结合分级分区分类管理 让城市更有序

“规范化执法是全市城管执法工作的核心要求,在开展流动摊点综合治理专项整治行动过程中,要依法实施行政执法行为,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冯忠明告诉记者,在集中整治行动中,密切联动各相关职能部门形成整治合力,持续开展联合执法整治行动。属于首次违规占道摆卖的,对当事人进行教育劝导,及时纠正违法经营行为;对多次劝导无效、屡教不改的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实施行政处罚。

今年以来,全市共出动城管执法人员22.93万人次、执法车辆5.33万辆次,巡查道路15.37万条次,教育劝离流动摊贩16.13万人次,立案查处占道经营案件2571起,流动摊点乱象问题整治取得一定成效,得到广大市民群众的支持肯定。

截至目前,全市共划定临时设摊严管(街)区49个、限时(街)区116个、规范(街)区147个,设置各类临时摆卖摊区210个,可容纳摊位数共计14119个,摊区配备管理、环卫等人员283人,服务低保、残疾、退伍摊位数437个,解决就业人数2.6万余人。

下一步,南宁市市政和园林管理局(南宁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将重点围绕反复发生的流动摊点扰民乱象问题,坚持开展常态化联合执法整治行动,依法打击无序乱摆卖行为,同时,坚持分级分区分类管理,加强临时摆卖摊区优化服务,引导有实际摆摊需求的群众进入规范摊区集中摆摊、规范经营,得到更好服务,努力让城市更有序,让广大市民群众的生活更舒心、更安心、更放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855 记者:凌剑伊 编辑:陈碧莹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周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