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认识、预防与治疗

■广西医学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黄宗声

一、认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是一种主要生存在人的胃部及十二指肠内的革兰氏阴性菌。从外形上看,它呈螺旋状或S形、弧形,就像一个个微小的螺丝钉,借助自身的鞭毛在胃内“游动”。

幽门螺旋杆菌在全球范围内都广泛传播,感染率颇高。在我国,由于人口密集以及一些传统饮食习惯等因素,感染率也处于较高水平。许多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却浑然不知,因为它在初期可能并不会引发明显的症状。然而,一旦它在胃内“兴风作浪”,就可能导致一系列胃部疾病。

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危害

(一)引发胃炎。幽门螺旋杆菌凭借其螺旋形结构,容易钻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层,附着在胃黏膜上皮细胞上。它的存在会刺激胃黏膜,引发炎症反应,患者可能会感到上腹部隐痛、胀痛,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二)诱发消化性溃疡。当幽门螺旋杆菌持续破坏胃黏膜的防御机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就会乘虚而入,对胃和十二指肠黏膜造成进一步损伤,形成溃疡。长期的溃疡还可能引发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三)增加胃癌风险。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它长期对胃黏膜的刺激,会促使胃黏膜细胞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从慢性炎症逐渐发展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最终可能导致胃癌。

三、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途径

(一)口口传播。这是幽门螺旋杆菌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如共用餐具、水杯,互相夹菜,甚至深度接吻等,都可能导致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

(二)粪口传播。幽门螺旋杆菌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如果污染了水源或食物,健康人接触后就可能被感染。此外,蔬菜水果等食物如果在种植、加工过程中接触到被污染的水或土壤,也可能携带幽门螺旋杆菌。

四、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预防

(一)注意饮食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未彻底清洗或煮熟的蔬菜水果、生水,以及生鱼片、生蚝等生冷海鲜,都有可能携带幽门螺旋杆菌。提倡使用公筷、公勺,采用分餐制:在家庭聚餐或外出就餐时,使用公筷夹菜、公勺盛汤,能避免个人餐具接触食物时将自身的幽门螺旋杆菌传播给他人;分餐制则是将食物按人数分配到每个人的餐盘中,从根源上杜绝交叉感染。

(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要用流动的水,打上肥皂或洗手液,认真搓洗手心、手背、手指缝、指甲缝等各个部位,确保双手清洁。保持口腔清洁:口腔也可能是幽门螺旋杆菌的藏身之处,每天早晚要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定期更换牙刷,必要时还可以使用漱口水,减少口腔内的细菌数量。

五、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检测

(一)尿素呼气试验。这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具有无痛、无创、便捷等优点。这种检测方法适合大多数人群,检测前一般需要空腹或禁食2小时以上。

(二)胃镜检查。在进行胃镜检查时,医生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情况,同时取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查看是否存在幽门螺旋杆菌。一般适用于已经出现胃部症状,如胃痛、胃胀、消化不良等,需要进一步明确胃部疾病诊断的患者。

(三)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过幽门螺旋杆菌。但是一般不作为诊断现症感染的首选方法,多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

(一)治疗方案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案是四联疗法,疗程通常为10至14天。

(二)治疗注意事项

按时按量服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药物的按时按量服用至关重要。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服药,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否则,不仅可能无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还可能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加后续治疗的难度。

注意药物副作用。在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药物副作用,如过敏反应、严重的腹泻或其他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后复查。完成疗程后,一般需要在停药至少4周后进行复查,以确定幽门螺旋杆菌是否被成功根除。复查通常采用尿素呼气试验,如果复查结果显示幽门螺旋杆菌仍然阳性,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再次进行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虽然较为常见,但只要我们了解相关知识,做好预防措施,一旦感染积极治疗,就能有效控制其对健康的危害,守护我们的胃部健康。

阅读量:120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