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档案】
树名:杨桃树
树龄:500岁(2018年挂牌)
保护等级:一级
居住地:南宁市青秀区仙葫开发区那舅社区杨村坡
【古树自述】
我是一棵杨桃树,守在杨村坡村中心,根系深深扎进土壤,树皮皲裂成岁月的纹路。当春风掠过500岁的枝丫,沙沙声里仿佛传来先民们劳作的吆喝声。每年结果时,一个个杨桃像五角星缀满树冠,做成酸嘢就是让人垂涎三尺的特色美食。在这跨越5个世纪的甘甜酸爽里,还埋藏着不少故事。
在南宁市青秀区仙葫开发区那舅社区杨村坡,有一棵远近闻名、树龄超过500岁的老杨桃树,每年都开花结果,被村民称为“杨桃王”。一棵古树,几度春秋。它是村中“地标”,备受村民呵护,也牵动着乡愁。
古树不老 每年结两次果腌酸最美味
近日,记者驱车从埌东汽车站沿着民族大道延长线往东大约3公里到杨村坡,再沿着蜿蜒的村道继续前行约1公里,只见左右两棵上百年的龙眼树伫立在路口。转过屋后,一棵冠若华盖的老杨桃树撞入眼帘。它就是树龄超过500岁的“杨桃王”
“杨桃王”长在村民梁德桥的宅基地边上,树高10余米、冠幅约20米、胸径近1米。其根系发达,枝条交错,弯似虬龙,曲如长蛇,有些枝丫甚至伸到了民房阳台上。“隔壁家是我堂弟家,我们搬到村口边上住了,现在宅基地只留这棵老杨桃树了。”梁德桥说。
村民抚摸着“杨桃王”回忆童年趣事。树干打有“吊针”,为古树补充营养。
杨桃,学名五敛子,又名羊桃、阳桃,原产于印度,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杨桃果实的横切面呈五角形,又称“星星果”,是南宁酸嘢摊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也是柠檬捞鸭、鱼生等南宁特色美食的佐料之一。虽然“杨桃王”结出的杨桃带着酸涩,不适宜直接食用,但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些果实可是村中孩童解馋的目标。“这棵老杨桃树年年结果,而且一年结两次,每次结果500斤以上。炎热的夏天,干完农活后,摘几个泛黄的杨桃腌酸入味,就着白米粥吃,就是人间美味。”梁德桥摩挲着“杨桃王”皲裂的树皮,记忆拉回了孩童时代。
十几年前,梁德桥退休回到村里居住,每天都来到老宅看看“杨桃王”。他发现老树中间有白蚁啃食的蚁路,立即找到相关部门反映情况。“杨桃王”被列入青秀区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名单,通过树干防腐、树洞修补、打孔施肥和根系复壮等一系列抢救复壮措施,老树再次焕发生机。
村民们都很爱惜“杨桃王”,越来越多返乡的年轻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对古树的保护。在大家心中,古树不仅仅是一片风景,更是乡土记忆在年轮里绵延传承。
“杨桃王”绿荫如盖,有些枝叶伸到了民房阳台上。
古树奇闻 老树下埋藏着“秘密宝藏”
仔细看,“杨桃王”的分枝上竟然长着一棵“寄生树”。“寄生树”不大,与母树浑然一体。原来,鸟儿食用树种后,无法完全消化的种子会随粪便排出,进而附着在“杨桃王”的枝条上生根发芽,最终形成了奇特的“寄生树”景观。
“杨桃王”的树根底部有些凹凸不平,有的地方甚至是中空的,据传也有段故事。传闻上个世纪初,村里的地主将自己的财宝分成两罐埋藏起来。后来有村民在挖地的时候,挖到一个罐子。打开后发现里面装着财宝,还有一张宣纸写着“杨桃树下还有一罐”。村民们听闻此事后蜂拥而至,用锄头、铁锨翻遍了角角落落,但最终没有找到第二罐财宝。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是让村民们明白了,真正的宝藏并不是金钱,而在于团结、智慧和勇敢。
近年来,杨村坡全力投入家乡建设,不断努力发展经济,家家户户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古树焕新 见证历史变迁与家乡发展
“杨桃王”虽然长在废弃的宅基地边,但并不孤独。旁边还有几棵青枣树、沙田柚树、柑橘树等树木,宛如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距离“杨桃王”约20米远处,两棵树龄超百年的龙眼树默然伫立。三棵古树相守相望,共同经历风雨,一起见证乡村的日出日落、生生不息。
“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村里的树并不多。现在村里树木、竹子很多,推窗就能见绿。人与古杨桃树共生,就是我们杨村坡的家乡味道。”那舅社区党总支书记曾祥艺感慨地说。
盘根错节的“杨桃王”,为村民撑起一片荫凉的同时,也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和城市的日新月异。乘着南宁城市建设持续向东纵深发展的春风,偏居仙葫开发区一隅的杨村坡也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如今,村里的泥土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硬化路,村民进城方便多了,花生、玉米、水稻、龙眼、芒果等农产品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走上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