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生态蝶变,书写大美绿城。4月16日,由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民族文学专委会、南宁市作家协会协办的广西知名作家走进那考河采风活动在南宁那考河湿地公园举行,张耀民、牙韩彰、刘沛盛、常海军等10多位广西作家走进那考河,用文学视角探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作家们在那考河感受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记者 张友豪 摄
那考河项目是国内首个城市内河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作为南宁市黑臭水体治理的示范项目,运用全流域治理和海绵城市相结合的治水理念,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水质净化、清水补给、活水循环、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充分发挥厂网河一体化运营管理优势,让那考河两岸重新焕发生机,成为生态的乐园。
2017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宁考察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时指出,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基本目标,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南宁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如今的那考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宛如一条绿色的丝带,飘荡在南宁城中,成为南宁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那考河湿地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网红打卡点,人们在这里漫步、嬉戏、拍照,享受着良好生态带来的美好。
采风期间,作家们深入那考河湿地公园、水环境综合治理科普展示馆、那考河再生水厂等地,通过视频观摩、聆听讲解、实地走访等方式,感受那考河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聆听市民的欢声笑语,挖掘治水背后的科技与人文情怀,汲取创作灵感。
作家们分享采风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交流创作思路和灵感。记者 张友豪 摄
作家们还围绕生态文明与文学创作的关系、生态文学的创作技巧与表现手法进行了座谈交流。《广西文学》副主编韦露以多年主持生态栏目的经历,与大家分享如何更好地将生态理念融入文学创作之中。作家们表示,将以笔为媒,生动讲述那考河生态蝶变的故事。对于此次采风成果,主办方将编印成册进行宣传推介。这些围绕那考河生态治理创作的作品,将为这片绿水青山增添新的文化内涵,让更多人通过文学作品了解广西的生态治理成果,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
作家们在南宁那考河湿地公园合影留念。记者 张友豪 摄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