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宁李宁中心运动鞋生产车间,CTU 料箱机器人根据系统指令为工人运送原材料。记者 胡光磊 摄
AGV无人车、CTU料箱机器人、叉取机器人、潜伏机器人在立体仓储空间内有序穿梭,在AI相机的配合下,实现原材料、半成品的精准分拣与实时转运,并准确投送到指定位置。工人只需通过终端界面下达指令,便能完成执行采购入库、生产领料、成品出库等各项工作,生产流程既高效又精准……这是昨日记者在南宁李宁中心运动鞋生产车间看到的高度协同作业场景,一个个智能物流流程构建起人机协同的数字化生产范式,为传统产业蝶变焕新提供了可推广复制的实践样本。
“通过人工智能赋能,车间目前实现了搬运自动化、数据可视化、管理智能化,有助于解决传统仓储作业用工成本高、仓储管理效率低、订单出错等难题,相比数智化改造前,车间运行效率提升了约40%,每年能节约200万至300万元的运营成本。”广西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贾明国介绍,除了智能物流应用,车间还通过智能裁剪系统实现了精准优化面料利用率,AI质检技术实现产品缺陷自动识别,减少人工干预。
南宁李宁中心是广西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研发基地,项目总投资33亿元,集研发、生产、物流于一体,强化了公司在运动装备领域的全产业链能力,开启了从“制造”到“质造”再到“智造”的转型升级。
“在制鞋这个传统产业领域,我们正依托‘技术革命+数字赋能’双轮驱动不断提升生产效率,未来还将进一步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支撑产能扩张。”贾明国说。
南宁李宁中心的快速发展,印证了人工智能对传统制造业的深刻变革。从技术创新到数据上云,从智能化改造到数字化转型,“向人工智能要生产力”已成为企业摆脱传统生产方式、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
在果汁加工这个传统食品加工领域,广西冰客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冰客公司)近年来正凭借先进的加工技术、大数据云系统,率先通过“技术+数据”双赋能实现数字化跃迁,保证了产品的高效生产和质量稳定,为传统食品加工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创新样本。
“2023年底,我们在广西—东盟经开区管委会的帮助下,与华为—南宁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合作,建立大数据云系统,顺利完成数字化转型升级。”冰客公司总经理韦志福说,企业大数据化管理是未来发展趋势,数据“上云”后,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库存水平,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目前,冰客公司已建成13条生产线,包括中国第一条沃柑深加工制造生产线——沃柑果汁柔性自动化生产线,还拥有6个研究所、1个中试中心及1家联合实验室,拥有32项专利,获认定为“广西数字化车间”。数据显示,2024年冰客公司完成产值1.09亿元;2025年1—3月完成产值5010万元,同比增长131.00%,展现强劲的发展势头。这家食品加工企业正依托数字化赋能,牵引起了果汁饮料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数实融合”加速推进、“人工智能+”赋能生产、产线联上互联网……如今的南宁,越来越多传统制造企业正通过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实现向“智造”的转型升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塑发展新优势。
数据显示,2024年,南宁市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36%,比2021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600家,全年新增产值超百亿元企业3家,自治区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37家,总量在全区排名第一;全市共有58家智能工厂示范企业,超100家智改数转试点企业的数字化水平达二级以上;全市工业投资规模连续4年保持全区第一。
今年,南宁市将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加快赋能实体经济。此外,南宁将以百亿级龙头企业牵引壮大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食品、铝加工、造纸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布局绿色化工、绿色船舶等临港产业,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构建以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