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日,湖北省恩施市白果乡桑树小学举行了一场简短而隆重的表扬仪式。恩施市公安局禁毒大队、白果派出所、桑树小学联合为一名主动举报毒品原植物罂粟的小学生颁发了“禁毒小卫士”奖状。然而,在那张烫金的奖状上,却没有举报人的名字,而是以“恩施市白果乡桑树小学硒都小少年”代之,奖状则由班主任收下进行转交。
作为一名小学生,能够敏锐地识别罂粟并果断报警,反映了当地禁毒宣传教育在学校深入人心,是禁毒宣传取得成果的体现。另外,警方接到举报后,并没有要求举报人指引带路,而是直奔田埂,经过几番搜寻才找到隐藏的罂粟,并溯源找到违法种植罂粟的当事人。整个执法过程,举报人一直处于“隐秘”状态,民警缜密的办案,也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举报人的安全。
这名小学生的正义之举,确实应该给予肯定和褒奖,这样才能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禁毒斗争中来。但是,在农村地区左邻右舍都是熟人的环境下,如果公开举报人的姓名,并实名颁发奖状,很可能导致邻里之间关系恶化,甚至导致举办人遭到报复,给举报人及其家人带来不必要麻烦,也会给公众参与监督、举报违法犯罪带来“后顾之忧”。尤其是此次事件的举报人是一名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其个人信息和人身安全更需要社会给予特别保护。因此,警方颁发“无名奖状”的做法,无疑是明智之举。
一张小小的“无名奖状”,承载着对正义的弘扬和守护。全社会在鼓励公民勇敢举报违法犯罪的同时,也要给举报人筑起“防护墙”,保护好举报人的合法权益,让正义再无“后顾之忧”。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