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地共读经典 领略文学魅力
4月23日,第30个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以下简称广西图书馆)开展“品味书香·享阅读之乐”——2025年粤港澳桂琼“共读半小时”阅读活动,并邀请全区近300个“共读点”的读者在书香之约里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感受八桂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广西图书馆,老师引导孩子们通过绘画品读名著,感受文学的魅力。 记者 宋延康 摄
当天上午10时,一场跨越五地的阅读仪式正式开启,在广西图书馆的“戴敦邦重温四大名著书画展”展厅里,《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里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以展览为切入点的“共读经典名著”活动精彩上演。广西图书馆馆员与小读者们重温了《西游记》,并选读了其中的经典片段。
伴随着悠悠诵读声,中华传统文化高级教师蒙红程带领小读者们走近画作,结合原著进行赏析,重点解读了戴敦邦绘《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祭泸水汉相班师》、戴敦邦绘《水浒传》——第三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章节,让大家在妙趣横生的故事里,充分感受文学名著与绘画艺术的交融之美。
活动期间,大家还跟着图书馆的直播云游了全新打造的“钟灵毓秀 桂生于斯——典籍中的八桂文化展”。该展览以馆藏典籍和地方特色数字资源为核心,从“历史传承、多彩民族、人杰地灵、山水人文、物华天宝”五个部分沉浸式讲述典籍里的广西故事,观众不仅可以看到馆藏的珍贵古籍,更能沉浸式体验立体阅读,在科技赋能下领略典籍里的八桂之美。
此外,广西图书馆还推出了“手绘华南”线下文旅体验活动,通过手绘印章的形式将“华南F3”地区主要城市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民俗特色巧妙地展现出来,让读者们无需亲自到访,就能实现Citywalk的自由和浪漫。
据悉,在此次“共读半小时”阅读活动中,广西图书馆、广西图书馆学会面向全区各级各类图书馆、学校、企业、社区、医院、工业园、餐馆、家庭等招募共读点,得到社会各界积极响应,近300个“共读点”遍布八桂大地。特别是全线贯通的14个广西高铁读书驿站也化身为“共读点”,同步开展“书香铁路共读未来”活动,为候车大厅增添了浓浓书香。
中外“读书人”共享美好时光
古往今来,无数丹青圣手以绘画的形式,将读书人沉醉书海的美好瞬间捕捉下来,成为永恒定格的画面。近日,南宁市图书馆特别策划了“书画传家 翰墨飘香——中外名画中的读书人”展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示读书场景的艺术之美,唤起人们对阅读的热爱与思考。
在南宁市图书馆,读者观赏画作中的“读书人”。 记者 宋延康摄
读书使人求真、向善、明智,从古老的木牍、竹简,到轻便的纸张,再到如今的电子书、有声书,虽然阅读的方式不断演变,但阅读的价值永不褪色。本次展出画作中的“读书人”,或站、或坐、或卧,或独持一卷,或与友人相谈,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知识的追求。
如南宋画作《秋窗读易图》中,古松参天、远山苍茫,一位归隐山林的文人正在窗前展卷沉思;清代画作《春闺倦读图》描绘了年轻女子在书房内阅读的情景,只见她轻倚桌旁,仿佛正陷入沉思;法国画家克劳德·莫奈的油画《春天》记录了其妻子在树荫下享受阅读的美好时刻……一个个画作中的“读书人”,沉浸在阅读的美好时光中。
传承良好家风 共话读书感悟
4月23日,一场由南宁市妇女联合会指导,南宁孔庙博物馆联合南宁市家庭教育协会、弘礼书院等十余家文化机构举办的“红豆生南国·书香飘万家”2025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在南宁家风馆举行,吸引数十组家庭踊跃参与。
一条条家训、一封封家书、一个个家风故事,中华民族优良家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在家风馆浓厚又优秀的传统家风家训熏陶下,全体人员以诵读中华经典《论语》节选拉开活动帷幕。随后,一场“红豆诗词接龙”以红豆寄情传递优良家风,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诗词的魅力。
资深媒体人林涌泉分享了家庭教育心得,倡导大家多陪伴孩子读书,要善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现场家长相互交流亲子阅读的体会,分享家风好书。“我有意识地引领我的孩子读书,陪伴他坚持每天阅读,诵读国学经典,也读他感兴趣的书籍,以此激发孩子对知识的兴趣与渴望。”吴女士本身就热爱读书,有了孩子更是有意识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此外,活动中还展示了茶文化、壮锦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最后,弘礼书院院长孙剑虹三击铜鼓,以“铜鼓立志”仪式倡导全民阅读。“每一记鼓声都是对文化传承的呼唤,更是对书香家庭建设的期许。”孙剑虹表示,希望全民都能参与到书香家庭建设当中,以书香打开优良家风家训家教智慧之门,让书香飘满城、阅读传万家。
执笔追逐梦想 阅读照亮未来
4月23日,南宁市残疾人联合会举办蚕豆公益读书沙龙活动,南宁市新华书店工作人员、城区残疾人代表、企业读者代表及康复机构读者代表等110人参加,共同沉浸于知识与书香的世界。
当日下午,南宁市新华书店进行了图书捐赠,为残疾人朋友送上知识的“养分”。
文学爱好者李莹是一名视障人士,她第一个登台分享。她讲述了自己失明后在黑暗中挣扎徘徊,却又从阅读中汲取力量,重新构建生活信心的故事,让现场听众为她的勇敢和坚韧鼓掌。
作家林竹身患多重残疾,她走上讲台,以自己的创作经历为线索,讲述了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困难带来的阻碍,以及如何凭借对文学的热爱与坚定的信念成为作家。她还结合自身作品,为有写作兴趣的残疾人讲解创作灵感的来源、写作技巧和方法,激发不少人的创作热情。
兼具医学专家与作家双重身份的吴锋耀备受关注。他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医学专家,他的纪实散文集《医路长行》记录了他从医的经历及参与抗击传染病的故事,以细腻的文笔展现医学背后的人文关怀。
活动中,“广西文坛三剑客”之一的鬼子也分享了自己的创作与阅读经验,并为大家推荐了一系列适合阅读的书籍。他从书籍的内容、核心价值,谈到对个人成长和生活的积极影响,让大家对这些书籍充满了向往。
书籍伴随旅途 文化沁润心田
4月23日,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广西图书馆,以“书香铁路·共读未来”为主题,在广西14个高铁读书驿站同步开启一场全民阅读盛会。从南宁东站到崇左南站的铁路线上,经典诵读、非遗体验、数字阅读、文化展览等活动如繁星点缀,为旅客打造了一场“行走的文化盛宴”,让匆匆旅途成为浸润书香的悦读时光。
在南宁东站,工作人员为旅客赠送书籍和画册。 通讯员 梁竞辉 摄
在南宁东站,一场线上线下联动的阅读狂欢拉开序幕。旅客不仅能在驿站借阅纸质书籍,还能通过“书香铁路·走读广西”小程序在线朗读经典,用声音传递文字之美。“阅读树”上贴满旅客手写感悟,不同字迹的留言跨越时空交织成诗。打卡集章活动则让旅客在收集14个设区市特色印章的同时,将旅途记忆定格为专属明信片。更令人心动的是,凭身份证即可免费办理广西图书馆借书证,一键解锁百万馆藏资源,数字阅读的便捷服务让旅客直呼“旅途不再枯燥”。
数字技术的融入,为传统阅读注入了新鲜血液。防城港北站的“AR数字阅读体验区”让旅客进入科学世界,感受虚拟现实的奇妙。崇左南站的“VR科普阅读”则掀起了科学探索热潮。旅客戴上设备,瞬间置身浩瀚宇宙或微观细胞,沉浸式体验引发阵阵惊叹。“没想到等车的时间也能这么充实!”一位旅客在朋友圈晒出活动照片,收获无数点赞。
自广西高铁读书驿站全线贯通以来,图书阅览量已突破19万人次,41趟“阅读·悦行”书香列车搭载的“书香铁路·走读广西”小程序访问量超7万次,文化服务的触角延伸至基层。未来,广西图书馆与国铁南宁局将进一步完善驿站资源配置,构建智慧服务体系,让书香随铁轨流淌,滋养更多心灵。
百余书屋惠民 十万学子受益
连日来,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各级青年志愿服务队和团员青年走进南网知行书屋、各中小学开展世界读书日和“南网蓝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们养成爱读书、享阅读的风尚。据悉,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已在广西建成了110间南网知行书屋,配置优质图书近49万册,直接受益学生超10万人。
在河池大化镇流水村小学,志愿者与学生代表一起诵读经典。通讯员 蒙吕晖 摄
走进河池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流水村小学的南网知行书屋,一场以“阅读赋能,开启智慧人生”为主题的读书日活动让孩子们收获颇丰。孩子们学会了撰写读书笔记、制作阅读思维导图,有的同学还大胆尝试现场表演故事情节。该校坚持定期使用南网知行书屋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读书活动,提升学生文化水平,拓宽学生眼界。
越来越多孩子在书香中成长,感受知识的力量。南丹县第一小学五年级学生代东灵在日记中写道:“南网知行书屋的赠书活动,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本本图书,更是一份份沉甸甸的爱与期望。”
当孩子们在书屋里沉醉于知识的海洋,老师们也欣喜地发现,南网知行书屋以及南方电网的系列爱心活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新的启发和活力。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流水村小学校长韦海宽深有感触地说,南网知行书屋的建立,为学校的老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搭建了优质平台,阅读逐渐成为孩子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在阅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据悉,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凝聚多方力量,每年举办“南网知行儿童读书节”、老科学家进校园、电博士志愿服务等活动,开阔农村学生视野,同时联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在项目学校持续开设特色课程,邀请全国各地教育名师对学校教师进行授课,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以实际行动描绘乡村振兴的“满园春色”。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