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在赴河内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越南《人民报》发表的题为《志同道合携手前行继往开来续写新篇》的署名文章中写道:“中越命运共同体推进于密切的人文交流。这些年,中越人文交流步子越迈越大,两国民众越走越亲。”
广西是我国唯一与越南陆海相连的省区,是中越两国交流合作以及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戏剧、诗歌、音乐……南宁市作为广西首府,近年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从地方层面出发,同越南持续密切人文交流,不断深化中越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为推动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活力。
“走出去”——文化交融传递真挚情谊
“山相依,水相连,山歌一唱都听见……”一曲耳熟能详的中越青年大联欢主题歌《你来我往有情缘》响起,动人旋律传递着两国人民之间真挚的情感。
4月15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河内国际会议中心同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越南国家主席梁强共同会见中越人民大联欢活动代表。南宁市群众艺术馆馆长、中越青年大联欢主题歌《你来我往有情缘》原唱陈春燕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参加了活动。
“我和越南青年歌唱家范乔明一同在大联欢的舞台上演唱了《你来我往有情缘》,范乔明曾在南宁留学,是我的同门师弟。这一次的合作既是旧友重逢,也是中越人民、中越文化的一次亲密交流。”陈春燕告诉记者,当唱起《山歌好比春江水》等广西民歌的经典唱段时,越南群众也会跟着哼唱,这是中国和越南多年来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
“文化走亲东盟行”是南宁市对外文化交流品牌项目之一。2017年,“文化走亲东盟行”活动走进越南,大型邕剧《玄奘西行》在越南河内金马剧场上演,精彩的表演赢得越南观众热烈掌声和喝彩声。作为剧中玄奘的扮演者,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邕剧)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宁靖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虽然语言不通,但越南观众对玄奘的故事很熟悉,对邕剧中使用的乐器和音乐很喜爱。”更令宁靖惊喜的是,次日越南艺术工作者们演出的剧目竟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我感受到了越南群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喜爱,我们两国的文化相近相通,是可以互相欣赏的。”宁靖说。
“文化走亲东盟行”活动通过非遗展览、戏剧专场演出、艺术研讨等形式,将南宁本土剧种展现给越南群众,将壮族刺绣、上林渡河公等南宁文化瑰宝带入越南群众视野,受到越南群众的热烈欢迎。“我们正积极筹备今年的‘文化走亲东盟行’活动,计划前往越南,跟越南的艺术家、老朋友们见面,持续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一级演员、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黄俊成说。
越南海防市是南宁市友好城市。近年来,南宁市多次组织文艺团体参加越南海防市凤凰花节,向越南人民展示中国文化和南宁人文底蕴。今年5月10日至14日,南宁市将再次组织友好代表团及文艺团体前往越南海防市参加凤凰花节。“今年我将第三次参加凤凰花节,越南群众对壮族的服饰、山歌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我们将表演中国传统乐器演奏和民族民间舞蹈等节目,非常期待再次跟越南的朋友见面。”广西青年艺术团演员叶蓝谦说。
睦邻友好,交融相亲。通过文化活动,南宁市积极向越南人民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文化对话,中越彼此情相依、心相惜,双方的友谊之路以文化为桥,越走越远。
“引进来”——文化脉动感受民心相亲
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南宁国际诗歌周、中国—东盟(南宁)音乐周……每一年,在南宁举行的文化交流活动,许多越南优秀艺术家如约而至。他们在南宁展现越南的优秀文化,感受南宁的生态之美和人文风情,双方以文促亲、以心相交,文化交流硕果累累。
“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已经举办11届,越南的优秀剧团也连续11年将最精彩的越南戏剧表演艺术带到南宁,让中国观众近距离感受越南戏剧的艺术魅力。”黄俊成介绍。
在戏剧周的舞台上,越南嘥剧、嘲剧、话剧、水上木偶戏等不同剧种的越南节目精彩上演。越南国家嘲剧院、越南军队话剧团等越南高水平剧院都曾带来各式表演,其中越南人民艺术家阮氏丽玉曾带来个人艺术专场表演,南宁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一场场独具特色的越南艺术盛宴。
在戏剧周“戏剧工作坊”环节中,受邀前来的越南演员演示了一段内容为背着媳妇逛庙会的节目。黄俊成表示,节目中一名女演员使用道具假人同时扮演老汉和媳妇两个角色,这和中国许多剧种中的“老背少”节目非常相似。“中越两国的许多艺术是共通的,甚至是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中国和越南人民的精神交流是亲密无间的。”黄俊成感慨道。
今年4月,在南宁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周上,越南北宁官贺民歌等非遗项目在开幕式上精彩亮相,非遗集市上的越南藤编、竹编工艺品等精巧的展品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欣赏。
2024年,在第二届南宁国际诗歌周上,不少越南诗人被绿城的美景吸引,激发了灵感,留下许多与南宁相关的诗歌作品。“我喜欢中国的古诗。文化和精神上的共通可以把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人们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让大家更加亲密。”连续参加了两届南宁国际诗歌周的越南诗人阮氏梅娟说。
2024年,第十三届中国—东盟(南宁)音乐周由越南担任主题国,越南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席杜洪军与100余位越南艺术家参加了活动,越南河内爱乐乐团等越南优秀乐团为观众带来3场专场音乐会,展示越南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中国—东盟(南宁)音乐周等文化活动在地区和国际上享有盛誉,为不同国家提供了交流和展示的平台。通过文化交流,人们的心连在一起,搭建起各民族间的友谊桥梁。”杜洪军说。
常相聚——交流合作共谱文化新篇
“南宁依托现有的平台,在不断助力中国和越南的文化交流合作上大有可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毛小雨说。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文交流是促进相互理解、搭建民族友谊的桥梁纽带。在南宁,中国和越南的文化交流不止步于相互往来,更迈向彼此紧密合作,共同书写文化艺术成果的新篇章。
“通过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建立的交流合作机制,我们与越南等东盟国家合作开展文化艺术研究,出版了《东南亚戏剧概观》一书,书中用大量篇幅介绍越南戏剧的概况,彰显了南宁与越南等东盟国家文化交流的合作成果。”毛小雨表示。
据介绍,《东南亚戏剧概观》是亚洲及中国国内研究东南亚戏剧的开山之作。此外,依托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建立的交流合作机制,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还与越南国家嘥剧院等单位合作编写“中国—东盟戏剧剧本互译丛书”等,实现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加深了对彼此文化的理解。
从书页间转向荧幕上,今年年初,南宁国际传播中心历时4个多月,精心打造展现中越情谊的纪录片《友谊树长青》,并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面向全球播映。纪录片聚焦中越两国交往历程,将镜头对准新一代青年人,生动讲述中国和越南的青年沿着先辈足迹接力传承,携手浇灌友谊之树的动人故事,有力见证了两国“同志加兄弟”的传统友谊在新的历史阶段依旧焕发蓬勃生机、历久弥新。该片已于4月18日在越南国防电视台播出,并即将在越南河内广播电视台播出。
今年是中越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在南宁,中国和越南的文化交流与文化合作多点开花,呈现欣欣向荣的趋势。未来,南宁市将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持续助推中越文化交流走深走实。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春梅向记者介绍,今年5月,南宁将赴越南河内市举办“茶和天下”·雅集文旅推介会、胡志明足迹中越友谊南宁之旅推介会,并参加越南海防市凤凰花节等活动;7月将赴越南胡志明市、顺化市等地,走进越南当地院团、高校、剧场等开展“文化走亲东盟行”活动,为促进中越文明互鉴贡献南宁力量。
“我们也邀请越南朋友到绿城南宁‘串门’,欢迎越南的艺术家和艺术团体来南宁演出、展览,携手讲好两国人民友好故事,为中越友谊之树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王春梅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