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鸣区遭遇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各镇农田出现不同程度旱情。面对严峻考验,武鸣区党员干部与群众齐心协力,通过清渠引水、技术下乡、寻源开渠等多种举措,打响了一场守护“粮袋子”的攻坚战。
武鸣区两江镇英俊村通渠保春耕。
在马头镇玉元村干涸的田垄间,韦汉城等镇人大代表实地调研旱情,详细了解农作物受灾情况和灌溉需求,迅速制定清理水渠计划,并带领清淤队伍连续奋战多日。“这条20公里的水渠清淤后,600多亩的农田就喝上了及时水。”村民黄女士望着潺潺流水感慨地说。马头镇创新运用集体经济收益,将部分公积公益金购买水泥沙石用于硬化水渠、修复水渠漏水、保证水渠功能持续可用,预计5月初完工后将惠及1200余名村民。
4月15日起,双桥镇腾翔村狮山片的村民安排了2台柴油抽水机,将地下水抽至水渠,再输送到附近几公里的水田里。“这口井能保障1至2个月的灌溉用水。”腾翔村15队队长刘运华说。同样缺水的还有附近的八桥村,村里的小河已干涸见底,村民们找来抽水泵放进村里的两口大井里,抽水进行抗旱。据了解,双桥镇水稻和沃柑的种植急需灌溉用水,目前缺水水稻面积约 3000多亩,缺水沃柑面积约7000多亩,双桥镇政府也从多方面开展工作,为农民排忧解难。
覆膜保墒。
晨曦微露,武鸣区的农业技术团队就开始穿梭在各镇(村)田间地头,指导群众做好水稻、玉米、豆类、甘蔗等春季作物抗旱服务工作,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新技术,通过覆膜保墒、精准滴灌等先进技术,让农作物在旱地焕发生机。武鸣区还对重旱地块改种红薯、大豆等耐旱作物,并给村民免费发放幼苗和种子,齐心协力减少因旱情给春季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
在两江镇群山河谷深处,该镇农服中心和村委干部正翻山越岭,积极勘探新水源,并成功打井取水,解决了当地群众的燃眉之急。同时,他们还创新实施“塘水农用”模式,动员鱼塘承包户提前出售活鱼,将15亩鱼塘储水用于支持周边农田灌溉。此外,两江镇还协调辖区内8个水库放水,保障了农田灌溉用水需求。
据了解,武鸣区实施分区分片轮灌机制,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用水,合理分配水量,强化用水调配。对蓄水严重不足的水库,实施“一库一策”供水保障方案,通过启用备用补水线路等方式开展用水调度工作。此外,武鸣区及时制订印发全城区水果、农作物抗旱指导意见等作物抗旱宣传资料下发到各镇(含东盟经开区)和村屯,同时组织成立农技抗旱服务队及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抢抓农时开展早稻机插、抗旱抽水保苗等农机作业服务工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