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庆区:那陈镇濑岽村循环陆基养鱼项目“破茧成蝶”

近日,记者走进良庆区那陈镇濑岽村循环陆基养鱼基地,看到8个现代化的圆形养殖池整齐排列,增氧机翻涌的水花中,成群的罗非鱼竞相跃动。这个由村"两委"自主经营的特色产业项目,经过一年探索实践,实现了养殖从3千尾到3万尾,从1个试验池到8个养殖区的跨越式发展,标志着村集体自主经营项目迈入规模化、高效化发展的新阶段。从最初的犹豫观望到如今的信心满怀,从“零基础”试水到技术成熟,濑岽村用一年时间书写了集体经济从薄弱到逐渐发展壮大的“逆袭故事”。

从“犹豫”到“破冰”:党建引领探索新路径

2023年,面对集体经济薄弱的困境,濑岽村村“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瞄准绿色高效农业发展方向,引进陆基循环水养鱼技术。然而,面对这一陌生领域,个别村干提出质疑:陆地养鱼能成吗?投进去的钱会不会打水漂?为打消顾虑,那陈镇党委组织村“两委”干部及党员干部带头赴周边镇陆基养鱼基地考察学习,深入了解循环水系统、尾水处理等技术细节,并邀请水产专家进村开展技术培训。濑岽村村支书滕益文回忆道:“通过现场观摩,我们暗下决心,必须得把技术学深学透,让村民们放心安心!”

从“试水”到“突破”:科学实验稳扎稳打

2024年,濑岽村利用村集体资金试点养殖1个养殖池,投放罗非鱼苗3000尾。村委成立技术小组,全程跟踪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治,并聘请2名村民担任管护员,每天按时进行投喂。由于初期因经验不足,且投放时间不合时宜,导致鱼苗存活率一度下降,但通过反复研磨喂养时段和饲料配比,鱼苗成活率逐步稳定并保持在90%左右。在汲取成功养殖经验后,村委抓住养殖期,在今年4月份投放3万尾罗非鱼鱼苗,首茬成鱼预计在今年11月份左右可出售。养殖员滕益金感慨道,“不用靠天吃饭,科技养鱼真能致富!”

从“扩容”到“增效”:产业发展激活振兴动能

那陈镇濑岽村陆基循坏渔业养殖项目使用财政衔接资金投资59万元,于2023年盘活闲置肉牛养殖场修建8个养殖池和配套相关发电、增氧、过滤装置等。项目建成后,濑岽村将陆基养鱼列为“头号工程”,整合集体经济资金,加快投入养殖。据测算,8个养殖区全面达产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约6万元,为脱贫户增收超1万元。项目采用“合作社+农户+分红”模式,吸纳脱贫户参与养殖、管理和销售。同时,养殖尾水可用于灌溉周边60亩农田,形成“养鱼肥田、种养循环”的生态链条。

展望未来,濑岽村将积累更多养殖经验,下一步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力争建成区域性陆基养鱼示范基地,带动周边村屯共同发展。“我们要让‘一条鱼’游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村支书滕益文信心满满地说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5820 记者:王豫 通讯员:黄晓莹 黄秋丽 编辑:陈碧莹 责任编辑:罗宁 值班编审:农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