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衣食住行”到“国计民生”一笔笔“民生账单”见证时代变迁

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南宁调查队对外发布南宁市一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引起广泛关注。数据怎么来的?这源自于一项重要的民生调查——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简称住户调查)。

“挣了多少钱?”“钱都花哪了?”今年以来,国家统计局南宁调查队调查员们走进被抽选的城乡居民家开展住户调查,指导记账户进行日记账,以月度为周期,定期收集记账户的收支数据,了解城乡居民收入、支出、居住环境等生活状况,为国计民生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纵观这一笔笔家庭的“流水账”:一收一支,记的是小家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一点一滴,关乎国计民生、见证了一年又一年的时代变迁。

南宁1400户家庭“为国记账”

“杨大哥,我们来了!”4月11日,跟随着调查员王昌琳、应炜的脚步,记者来到了记账户老杨家。

调查员来到记账户家中开展住户调查。记者 叶子榕 摄

这是坐落在邕宁区某村的一个家庭农场。一见面,老杨招呼大家到厅堂坐下:“前段时间我买了草料、给手机充了话费,还给孩子交了大学的费用呢!”他掏出手机,熟练地点开国家统计局开发的个人记账软件“e记账”的界面。

记账户经营一家家庭农场,环境十分幽静。记者 韦静 摄

王昌琳凑近一看,向老杨攀谈起来:“您养殖的话,这草料相当于是成本,应计入‘农支’板块。”“话费如果是网上充值的,要记得勾选网购标识。”

一旁的应炜接过话头,和老杨唠起家常,询问起家中的收支情况,顺带聊聊牛肉和鸡肉的价格行情。

“今年农场的情况怎么样?”

“还行。前段时间孩子要开学,我就卖了两头牛、还有一些鱼、鸡和青菜,有点收入,这些我都记在APP里咯。”

调查员与记账户交谈。记者 叶子榕 摄

交谈间,老杨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他经营家庭农场本来就有记账的习惯,自从2024年底当上记账户后就用手机填报,“一开始还不太熟悉,住户调查员经常来家里访问,教我怎么记账,有时候漏记了他们也会及时提醒,现在已经很熟练了,每天花几分钟就可以了,记账程序自带的记账流水和收支统计功能可以看到我每天、每周、每月和每年的收入和支出的汇总情况,这样我就能对家里的生产经营、生活开支一清二楚。很方便我后面安排扩大生产或者是做别的生活开支。”

“每个季度我们都会回访记账户。针对部分年龄较大、使用智能手机没这么熟练的记账户,我们会手把手进行教学、把每一个操作都反复示范给他们看,让记账户记好收支账、记全账。”应炜告诉记者,记账户记的不仅是小家的“流水账”,更是“为国记账”,有利于了解居民生活状况,为国家制定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调查户手把手进行教学,帮助记账户记好收支账。 记者 叶子榕 摄

如今,像老杨这样“为国记账”的家庭在南宁共有1400户,其中,670户是城镇户、730户是农村户。

自2016年南宁市全面启动住户调查电子记账工作以来,电子记账随买随记、计量单位自动转化、自动编码录入等便利,极大地方便了记账户的日常记账和调查员的数据审核,提升了工作效率,保障了数据质量,目前全市电子记账率已达95.3%。

“小账本”连起小家和大家

住户调查是国家统计局组织开展的一项重要民生调查,迄今已开展70多年。记账户就是统计部门依据相关统计调查方案科学抽选的居民家庭代表,每5年为一个周期,进行一次大样本轮换,期间还会进行周期内样本轮换,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调查员黄庆珍从事住户调查已有6年时间,无论是账怎么记,还是记账户的相关情况,她如数家珍:“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南宁共有297.9万户家庭,本轮共有1400户被抽选为记账户。他们分散在全市各地,这需要调查员走到记账户身边去,做好政策宣传、新户培训、记账指导等工作,和他们打成一片、处成朋友。”

4月12日下午,黄庆珍和同事韦明燕来到位于良庆区某小区的记账户莫先生家中,针对近期该户调查数据波动的情况进行上门核实。

调查员来到记账户家中对相关数据进行核实。记者 韦静 摄

“当记账户家庭人员减少或者工作变动时收入会产生波动,经营性收入则视市场情况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些情况都会引起数据变动。我们也发现,记账户容易漏记单位扣缴的五险一金、单位发的实物、子女给的赡养费、银行代扣的水电费等内容。”她说,只有确保数据质量,才能真正发挥其反映社会现实、推动政策优化的作用。为此,调查员们定期上门,就是为了让记账户更加明白“为国记账”的重要性,也更加理解和配合住户调查工作。

对于记账户莫先生一家来说,为国记账的同时,更是成为了解家庭收支情况的途径,提升了“自我理财”的能力,“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自从有了记账这个习惯后,我们对家庭生活收支状况有了一个系统性观察,从而更加科学的对家庭资金进行规划,进一步提升生活质量。”莫先生说。

翻开莫先生家的“账本”,从平常买菜、带父母小孩看病买药等费用,再到缴纳房贷、物业费、水电费等开支,还是网购的家电用品,事无巨细均被一一记录,“消费多元化了,通过线上平台货比三家,总能买到价廉物美的产品。生活越来越好了,最近工资也涨了些,我都记下来了!”他笑着说。

“流水账”反映民生大变化

近年来,南宁市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惠民富民政策措施,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收入结构不断改善,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生活质量稳步提升。

据统计,2024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3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38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13:1,比上年同期缩小0.0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

今年一季度南宁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38元,同比名义增长6.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55元,同比名义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85元,同比名义增长6.8%。

日子年年过,账本天天记,收支步步高。这宏观数据的背后,是居民手里可用的余钱多了、消费也变得越来越丰富。

图为个人记账软件“e记账”的界面 南宁调查队供图

“我们发现,这些年居民收入来源多元化、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特别是今年以来,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持续发力。这其中的改变在居民的‘流水账’上就能反映出来。”黄庆珍向记者演示,比如记账户以旧换新购买一台洗衣机,享受了该项的政府补贴,应将产品补贴前的价格记为消费支出,收到的补贴或优惠记“家电补贴”收入,“如此一来,这些数据汇总起来,我们就可以看到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力度和成效。”

柴米油盐小账本,为国记账大民生。“住户调查数据反映居民收入、消费、就业、住房等基本生活状况,背后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统计局南宁调查队住户调查科科长李业其表示,“住户调查的结果是政府制定各种民生政策的重要依据,比如最低工资、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养老金、保障房申请、法律赔偿等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及相关标准的制定,都与住户调查的收支数据息息相关。”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825 记者:韦静 屈劼真 编辑:唐艺文 责任编辑:唐秋艳 值班编审:李斯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