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宁市武鸣区太平镇庆乐村,驻村第一书记黄祖宁身着马甲频繁穿梭于田间地头与村屯巷道。作为南宁市国动办派驻的驻村第一书记,黄祖宁始终秉持“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志”的信念,用两届四年的坚守,在乡村振兴一线化身实干担当“勤务兵”、体察民情“侦察兵”、攻坚克难“排头兵”,以军人本色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庆乐村红色文化广场一角。 黄清湖 摄
党建引领产业兴,他是实干担当“勤务兵”。黄祖宁深知党建对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全力推进基层党建“五基三化”巩固行动,创新推行“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让党旗飘扬在产业链上。
在他的推动下,当地党支部党员带头招商引资,如今庆乐村沃柑种植面积超2万亩,形成完整产业链,年产值超1500万元,带动650余名村民就业,其中脱贫户161户,就业带动比例达63.44%。为打造过硬基层队伍,他引入准军事化管理,组织村“三委”开展46次军事日训练,让干部队伍面貌焕然一新。同时,他积极改善民生,四年间推动修建近20公里产业路、5.25公里污水管网,安装201盏路灯等,庆乐村旧貌换新颜。
黄祖宁和驻村队员接送老奶奶到村里打疫苗。 黄建福 摄
情系群众办实事,他是体察民情“侦察兵”。“村民的事无小事”,黄祖宁用行动践行承诺。村里两位大学生因家庭变故面临辍学,他每月从工资中拿出300元、500元资助,还积极申请救助。四年来,他带领工作队走访2.4万人次,收集98条意见建议,解决35件民生问题。他积极主动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活动,发动企业捐款帮扶,个人连续四年资助4名困难学子,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他也获评“南宁市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庆乐村成为和谐示范村。
黄祖宁给后盾单位考察团介绍庆乐村红色文化建设情况。 孟晶 摄
开拓创新谋发展,他是攻坚克难 “排头兵”。面对发展瓶颈,黄祖宁深挖红色资源,打造“红色+生态农业+培训研学”模式,建成红色文化广场等多个红色地标,吸引7200余人次参观,2023年庆乐村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24年庆乐村获评“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在产业创新上,他推行新运营模式,打造“爱心超市”,并规划建设直播带货平台,通过 “地摊经济+分销店”带动农产品销售,将村集体资金投入文旅项目,实现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从“输血”走向“造血”。
从军营到农村,黄祖宁退伍不褪色。他说:“我是军人,更是群众的‘服务员’,只要群众需要,我就坚守在乡村振兴‘战场’。” 如今,庆乐村正朝着“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大步迈进,黄祖宁的身影依然活跃在乡村振兴一线,书写着新时代驻村干部的奋斗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