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发霉的部分切掉觉得“剩下的还能吃”,发霉的面包表层挖掉认为“底下的没坏”……不少市民朋友有着“勤俭节约”的习惯。殊不知,这些习惯正危害着身体健康。显微镜下,看不见的霉菌早就带着毒素在食物里“安营扎寨”。哪些食物容易被霉菌污染?霉菌污染有什么危害?应该如何防霉?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提醒,霉菌污染是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霉菌属于真菌的一部分,对人类健康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可以用来酿造、工业发酵、抗生素和酶制剂的生产等;另一方面,某些霉菌种类能引起农副产品、食品、原料及器材的腐烂,也能引起人类的多种疾病。
而霉菌污染是指食品中存在的一类有害微生物,包括曲霉、青霉、黑曲霉等。这些霉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繁殖,会产生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提醒,霉菌污染是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当人体摄入被霉菌污染的食物后,霉菌会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有毒代谢产物,如黄曲霉素、赭曲霉素等。这些毒素会对人体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引发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霉菌污染的食品可能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引发过敏反应。长期食用含有霉菌毒素的食品,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导致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影响大脑功能。研究发现,长期食用含有黄曲霉素等霉菌毒素的食品,可能增加肝癌、胃癌等癌症的发病风险;孕妇食用含有霉菌毒素的食品,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流产等问题。
那么哪些食物容易被霉菌污染?水果、面包等此类食品富含碳水化合物,且水果水分含量高,如果保存不当被霉菌污染,霉菌菌丝会深入内部,展青霉素等毒素在距离霉斑3厘米处仍能检出。另外,我们常吃的坚果、粮食同样是“重灾区”。坚果仁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为霉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粮食如大米、花生、玉米等容易受潮、受热和受污染,从而引发霉变。霉变的粮食会产生毒素,食用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液态或半固态食物更易扩散污染,霉菌孢子会在液态食品中均匀分布,表面霉斑仅是冰山一角。即使将表面发霉的部分去掉,内部仍可能残留霉菌孢子或毒素。
面对发霉食物时记得健康才是第一准则。按需购买、避免囤积的原则既能守护舌尖安全也能避免粮食浪费。
防霉小贴士
1.注意选购:选购食品时要注意观察食品的外观和气味,避免购买有霉变、发霉、变质迹象的食品。
2.密封分装:坚果、米面用密封罐存放,避免受潮。
3.冰箱合理使用:熟食2天内吃完,绿叶蔬菜冷藏不超过3天。每月清洁冰箱,避免交叉污染。
4.定期检查:尤其注意花生、玉米等易霉变食物,发现异味及时丢弃。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