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期间,记者走访发现,在“就地过节”的倡导下,本地游、周边游热度持续升温,夜间经济焕发活力,文化体验类消费成为新增长点,市民消费模式呈现多元化、品质化趋势。
朝阳商圈熙熙攘攘
夜市烟火气叠加文旅新创意
“这里人太多了!走都走不动。”5月1日晚,中山路美食街人群密集到几乎寸步难行,老友粉、酸嘢、烤生蚝等特色美食摊位前都挤满了人,烤串的喷香、糖水的甜蜜、小吃的诱人,让人垂涎欲滴。游客们一边排队,一边忍不住咽口水。来自北方的游客钟熊说:“虽然排队等得有点久,但看到这么多好吃的,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了。”“假期前两天,每天营业额比平时翻了两倍多。”经营豆浆油条的黄老板告诉记者,许多游客专程来打卡“升级版”夜市。改造后的中山路不仅保留传统小吃,还引入文创市集、非遗手作摊位,游客可边吃边体验绣球制作、壮族织锦等文化项目。
中山路美食街挤满了人。
市民游客在中山路美食街享受美食。
商场的美食店高朋满座。
游客打卡中山路。
与此同时,邕江夜游项目成为“爆款”。市民陈女士带着家人乘游船欣赏两岸灯光秀,她高兴地说:“江风吹着很舒服,还能看到打铁花表演,孩子特别喜欢。”民生码头相关负责人介绍,5月1日至5日,民生旅游码头的游船非遗铁花秀重燃,届时将推出非遗打铁花航班、码头互动乐园、日游航班优惠船票、“五一”早茶航班等。
据悉,为培育夜间消费新增长点,打造广西夜经济IP,激发夜间消费活力,以“服务消费提质惠民 乐享幸福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25年“惠”玩夜广西服务消费季活动将延续至6月,围绕夜食、夜购、夜宿、夜游、夜健、夜演、夜娱7大主题,推出超300场夜间特色促消费活动。与此同时,“烟火夜广西”百街消费地图小程序也已上线运行,地图精选全区100条特色商业街区,同步链接推介街区周边特色餐饮和住宿商家等,为消费者提供消费购物、餐饮美食、品质住宿一站式全方位游玩指南。
非遗、国潮、音乐激活体验经济
游客在选购精美的广西文创产品。
游客在选购壮锦文创。
游客被广西文创产品吸引。
今年“五一”假期,南宁消费市场不仅延续了传统活力,更涌现出一批融合非遗、社交与跨界元素的创新场景,为市民和游客解锁新鲜体验,折射出城市消费升级的多元可能性。
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文创店,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映入眼帘,其中壮锦和绣球尤其吸引游客的目光。壮锦色彩斑斓、图案精美,每一幅都像是承载着民族魅力的艺术品;绣球则小巧精致,绣工细腻,散发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刚打卡完博物馆的成都游客黄小姐表示:“我在成都也见过很多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这些壮锦和绣球真的太特别了,不仅好看,还让我感受到了壮族文化的魅力。我想买几个回去送给朋友,让他们也感受一下广西的文化。”
在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汉服体验馆、国潮文创店人气火爆。一家主打广西民族元素的文创店内,绣球香囊、铜鼓书签、麼乜钥匙扣等产品供不应求。“我们推出‘打卡换文创’活动,每天都送出上百份小礼品。”店主李女士表示,国潮设计让传统文化更贴近年轻人。
露营骑行带火“近郊经济”
受“微度假”需求推动,五一期间南宁近郊露营地预订火爆。在良庆区某露营基地,帐篷、天幕错落分布,亲子家庭围坐烧烤、制作手工。“假期前一周所有营位就订满了,不少客人自带装备来体验自然。”基地负责人介绍。记者走访发现,一些酒店和民宿也纷纷推出露营套餐,将住宿与露营活动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旅游体验。此外,近郊露营还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和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
骑行作为另一种热门的户外活动,也在近郊经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城市周边的骑行绿道成为骑行爱好者的热门选择,不仅推动了自行车市场的增长,还带动了运动相机、骑行装备的销售和租赁业务。五一期间,邕江沿岸骑行道人流量激增,骑手们吹着江风一边骑行一并感受假日的美好。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租辆自行车沿江骑行,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避开景区拥堵。”此外,良庆、石埠等地的有机农产品市集等也吸引大量年轻消费者,绿色消费理念进一步渗透。
“消费升级折射城市发展新动能”。南宁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所助理研究员庞嘉宜说:“南宁五一消费趋势表明,传统消费正向体验式、个性化转型。夜间经济、文化IP与本地资源结合,既留住消费存量,又吸引外来游客,这种‘内外双循环’模式为城市经济注入可持续动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