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有所“感” | 检车员黄卫斌:检车锤一挥一敲 奏响列车安全协调曲

“叮叮、咚咚……”

在一片“绿油油”普速列车中,一阵阵清脆的敲击声此起彼伏。客车检车员弯腰、俯身、探头,拿起检车锤敲击车轮踏面等部件,竖起耳朵辨识金属撞击的声音,清脆、沉闷、沙哑……这些声音在他们耳中“暗藏玄机”。

“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记者来到国铁南宁局南宁车辆段库检车间北湖客整所,探访这些检车员是如何通过“听音辨障”,确保旅客列车安全出库运行的。

带锤子上班练就拿手绝活

在南宁车辆段库检车间北湖客整所,每天上百辆列车在此整修、停放,这里被称为普速旅客列车的“4S店”。一列列绿皮火车宛如巨龙般在钢轨上穿梭进出,繁忙而有序。

alt

黄卫斌检查车底配件。

人群中,一个身穿蓝色工装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他右手持检车锤,左手拿手电筒,弯腰、俯身、探头,检车锤精准地敲击着车轮踏面和螺栓,一套检车动作行云流水。他叫黄卫斌,是国铁南宁局南宁车辆段的一名客车检车员。客车检车员作为“车辆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对车辆进行全面诊断。

alt

黄卫斌通过检车锤敲击“听音辨障”。

“叮叮、咚咚……”检车锤的敲击声此起彼伏,黄卫斌手拿检车锤对车轮踏面等重点部位逐一进行敲击,通过撞击的回声,判断车辆各部件状况是否良好。他熟练地钻入车底,眼睛像鹰一样巡查每一个部件,然后拿起检车锤敲击着转向架摇枕,静静地辨识金属撞击的声音,整个过程需要不停地变换姿势。检车锤的把被手上的汗液渗得乌黑,尖尖的锤头也已经被磨圆。

每一次敲击,都伴随着不同的声响,清脆、沉闷、沙哑……这些在外人听来平平无奇的声音,在黄卫斌耳中却“暗藏玄机”。

“四到”口诀敲击“听音辨障”

“火车的轮子就像人的脚,跑得快不快、稳不稳全靠这双腿。”黄卫斌一边检车,一边向记者介绍,“锤到、眼到、心到、光到(手电筒光照)”检车口诀牢记记在心,这是老师傅传授给他的,通过检车锤与轮对、螺栓等部件撞击发出的声音就能判断故障。

alt

黄卫斌钻入车底敲击检查客车配件。

“检车锤的每一次敲击,都是对车辆设备的一次‘体检’。针对车体下部组件,需要仔细敲击,各部件敲击时发出的声音很清脆,就说明设备部件是正常的。如果敲击时发出的声音很沉闷,就说明设备部件可能存在问题,如遇问题部件需要做记录,上报专业人员及时处置。”黄卫斌说,检车中发现的故障主要有螺母松动、减震漏油,这些需要及时处理消除隐患。

一组列车16节左右,配件上万个。检车员每日作业的检查项目多,要对车上、车下所有部件的工作状态进行全面检查。作业中,检车员一组10人,2人分为一小队负责4节车厢。通过检车锤敲击发出的声音判断配件有无异响,弯腰、蹲下、起身……,这样的动作每天重复上千次。一趟列车全流程检查需要花四五十分钟,要是在春运高峰期,检车一趟接着一趟。

千锤百炼成为车辆“金牌医生”

2016年,黄卫斌进入铁路系统,从事客车检修工作。他沉下心苦练基本功,认真锻炼给车辆“问诊治病”的本领。每天带着小本,跟着师傅钻上钻下,不停观察、思考、记录。在岗位上,黄卫斌反复实践与总结,练就了“听音辨障”的本领。检车时,他眼、耳、手并用,能够通过各部位敲击发出的声音,迅速判断出故障点。

凭借多年工作经验,如今,黄卫斌练就了一项“听音辨障”的拿手绝活,成为车辆“金牌医生”。

“别看这是一把小小的锤子,我们刚开始检查客车的状态,就是靠锤子敲和耳朵听。” 黄卫斌说,通过用检车锤敲击车辆部件,聆听其中的声音,检车员们能够准确判断出车辆的状态。这种方式看起来好像很“原生态”,但却需要检车员们日积月累的实战检车经验和严谨细致的洞察力。

随着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进步,铁路检修工作的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检修工作也有了很多“好帮手”,可以让火车检修作业更便捷、更高效和更准确。但是,手握一把检车锤,敲敲打打听火车的状态,依然是检车员们长期坚持的职业习惯。

拿检车锤就要负起安全责任

今年“五一”假期,国铁南宁局采取增开临客、扩编运行等措施扩充运能,最大限度满足旅客出行需求,这意味着列车检修量也随之增加,检车员这段时间比平时忙碌许多。

黄卫斌对一组列车检查完后,朝下一组列车走去。“还好今天是阴天,如果是大太阳天,将会满脸汗水,汗流浃背。”黄卫斌说,列车一般驶入库检车间时,车体温度还较高,为了抢时间需要马上检车,那时需要在约40℃的环境下作业。

alt

车辆电工黄宏亮对配电柜逐个检查。

黄卫斌对车下检查确认没问题后,车辆电工黄宏亮接着利索地爬上车厢,拿着一个热成像仪设备对配电柜等设备逐个检查。“车上,空调采暖、电加热、电伴热装置使用频次很高,都是检查的重点,我们要对电暖器等重点部位开盖检查,虽然工作量很大,但必须确保车辆安全万无一失。”黄宏亮说。

“绿油油”的客车,是检车员的舞台,车下各种待检设备,是舞台上的乐器,手中的检车锤一挥一敲间,叮叮咚咚地奏响列车运行安全的协调曲。“拿起检车锤就要切实负起安全责任,”黄卫斌说,“只有精检细查,客车达到出库标准才能上路,我们要保证列车绝对安全,让旅客乘坐得安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75 图片:宋延康 记者:黎兆齐 通讯员:杜雪凡 黄宏展 编辑:陈碧莹 责任编辑:黎南茜 值班编审: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