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堵结合刚柔并济 持续巩固治理成效

自今年2月份以来,针对流动摊点存在的占道经营、环境脏乱、食品安全隐患等突出问题,南宁市疏堵结合刚柔并济,开展了治理行动。通过一系列的人性化举措,目前治理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了从“无序占道”到“还路于民”、从“流动游击”到“定点安家”的转变,守护了城市“烟火气”,筑牢了城市“文明线”,城市变得更整洁、畅通、有序。

总结经验,推进治理行稳致远。从两个多月的治理实践来看,整个过程采取的一系列人性化措施,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这份赞誉,来自于治理不仅有效化解了流动摊点长期存在的问题,更探索出了一条兼顾民生需求与城市文明的新路径。

执法行动中,多部门联合执法确保了治理的高效开展。交警、城管和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对占道摊点、车辆乱停乱放等现象同步治理,形成“组合拳”效应,治理效果立竿见影,广大市民一片叫好。

执法方式上,执法人员以教育劝导为主,不仅向流动摊贩讲解法规,还协助其清理现场,引导规范经营,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得到广大流动摊贩的理解和配合。

从治理理念来看,并非“一刀切”,而是疏堵结合,既严格执法遏制无序乱象,又通过设置临时规范摊区、便民点等举措“引摊入市”,让流动摊贩有可去之处。在规范设置的临时摊区,分级分类分区管理,推行定人、定责、定时、定标准管理模式,加强摊区日常巡查和秩序维护,实现从“驱赶式管理”向“服务型引导”的转变。

南宁市的实践表明,流动摊贩治理需兼顾“力度”和“温度”。只有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多方共治凝聚合力,以疏堵结合创新管理,以柔性执法传递温度,才能在维护城市秩序、筑牢“文明线”的同时,更好地守护城市“烟火气”。

5月份,治理行动进入持续巩固提升治理、防止问题反弹阶段。目前,南宁市各城区已建立常态化巡查和“回头看”等长效治理机制。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完善治理制度,实现从“经验治理”向“制度治理”的升级。若要快速取得较好成效,可借鉴外地的好做法,考虑通过立法来确立流动摊贩的“规范手册”。比如:明确摊贩准入条件、以制度赋予流动摊贩合法身份,规定禁止经营区域,设定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准入标准,设立“红名单”“黑名单”,对屡次违规者实施退出机制等,为基层治理提供合法依据,进一步推进治理法治化、规范化。总之,城市治理需要下“绣花”功夫,需针脚细密、力道均衡。

南宁市以疏堵结合刚柔并济治理流动摊点,展现了精细化、系统化、人性化的城市管理智慧,期待其通过不断创新机制,从制度层面规范流动摊点的“底线”,持续巩固治理成果,实现长效管理。

阅读量:480 作者:韦常智 编辑:罗宁 责任编辑:唐秋艳 值班编审: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