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教育工作者参与“AI+教研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专题培训。(刘志霏 摄)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下,如何加强人工智能与教研深度融合成为关注点。近日,主题为“AI+教研深度融合”的南宁市教育系统人工智能专题培训活动(第二期)在南宁三中初中部青秀校区举行,800多名教育工作者参加培训,为教育研究插上“智能循证”双翼。
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驱动力。南京市教学研究室教研员丁玉祥带来了《人工智能视域下教研方式转型与靶向实施》讲座,结合AI+教研案例和成果,展示人工智能数据为班级和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数据画像”,建立教研改课模型,以及AI课堂智能诊断系统助力教学反思与循证教研的应用。
此次活动为南宁市教育工作者搭建交流学习的优质平台。培训活动中,青秀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李雪贞、市教科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邱霖昌、市教科所高中地理教研员张清苹3位教师分享了“AI+教研”案例,为与会者带来教学启发。
李雪贞以《数字化背景下区域教研模式转型的实践探索》为题分享了利用人工智能探索同备、同上、同排的“三同”区域教研模式,打造云端双师协同课堂,重构城乡教育共同体,运用AI技术构建课堂教学质量分析模型,并提供持续的师生行为过程性评价,实现从经验主义转向基于数据的循证教研转变。
邱霖昌分享《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展示了将AI技术变身为智慧“参谋长”,完善课堂活动内容,提供高阶思维培养的辩题,并在辅助命题和评估改进中发挥作用,还建议教师把握技术边界,遵循教育规律,以AI为工具、助手、伙伴、导师、镜像,构建“人机共生”的教育新生态。
张清苹分享《轻量化·深度化·个性化·素养化:AI赋能中学地理教学的四维建构》,以“AI探秘热带雨林固碳密码”项目课例为例,讲解AI赋能地理教学的四维建构体系,并展示基于AI循证的听评课操作流程。
随着AI技术与教研实践的持续碰撞,教育新图景正在绿城大地徐徐展开。南宁市教科所相关负责人作《从经验到证据:智能时代循证教研体系重构》的专题报告。南宁市教科所将致力于构建“人机协同”教研模式,探索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深化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循证教研走向更高水平。
(陈媚 叶茵 申颖)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