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牵手”Z世代,文化传承生生不息

Z世代,是人们对1995年至2009年间出生的年轻人的称谓,他们成长于全球化加速、社交媒体爆发和移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原住民”。5月4日起,南宁市融媒体中心连续推出《青年志·守艺心》系列报道,聚焦5位在非遗传承、文化创新等领域表现突出的Z世代年轻人,他们以创新思维守护传统文化,以青春之名,为非遗注入创新基因,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壮锦服饰设计师陈艺之希望未来的壮锦不是博物馆里的“化石”,而是穿在身上的文化代码;音乐教师顾永锋十年如一日学习和推广山歌,要把山歌和现代音乐相结合永久传唱下去;宾阳炮龙扎龙手艺人罗翔升从学徒成长为“非遗新匠”,立志把宾阳炮龙继续发扬光大;年轻医师梁何将壮瑶医药与现代潮流相融合研发“中药奶茶”,让壮瑶医药从“古老传说”变成“青春潮流”;参与制片《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唐岚有着像哪吒一样永不服输的倔强,她认为当国漫不再被标注崛起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崛起。

这群Z世代的年轻人传承着先辈的智慧,表现出了令人钦佩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他们精心雕琢每一件作品,让古老的技艺在现代社会得以延续,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这是来自Z世代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更令人惊叹的是Z世代在文化传承中迸发的青春创造力和新技术赋能。他们不是被动的文化保管员,而是文化基因的翻译官和技术实践者。他们用短视频营销、用手机直播、用AI绘图,把古老花纹汇入国潮文创,在《黄帝内经》中啃出亚健康管理……他们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种文化自信不是固守传统的傲慢,而是海纳百川的从容。

当Z世代与传统文化相遇时,不是简单的“传统遇见现代”,而是一场关于文化生命力的破圈。扎根大地,仰望星空,他们既是守艺人,也是破局者;既尊重传统基因,又拥抱技术革命,当更多青年以这样的姿态投身文化传承的使命,传统文化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时代光华。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525 作者:笠砚 编辑:罗宁 责任编辑:黎南茜 值班编审: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