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以来,隆安县人大常委会立足职能定位,以“监督问效、代表履职、平台赋能”为着力点,推动火龙果等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以市人大代表苏秀清领衔的广西金福农业有限公司凭借创新的“五金”带农益农模式,成功入选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首批优秀案例,成为隆安县民营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标杆。
隆安县人大常委会制定调研计划,先后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农业种植基地、村企合作项目现场开展调研视察,通过“实地走访+座谈询问”等方式,详细了解“万企兴万村”行动中的主要做法、工作经验、实际成效和存在问题等,并就更好开展行动提出意见建议,组织多部门开展联合检查,推动解决企业用地审批、农户技能培训等堵点问题。据了解,全县81家民营企业与73个村结对共建,累计投入帮扶资金共计4000余万元,实施帮扶项目近100个。那桐金穗集团红薯种植基地引进优良品种,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红薯产量和品质都有了显著提升,现在亩产量可达6000—10000斤,还为周边乡镇长期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
各级人大代表化身“联络员”“协调员”,依托12个乡镇人大代表联络站,构建“问题收集—交办督办—结果反馈”闭环机制。南宁市人大代表、广西金福农业有限公司总裁苏秀清通过联络站对接农户需求,安排公司技术人员给广大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服务,由“输血”变为“造血”,累计帮扶脱贫户10907户,42675人,实现了公司有发展、农户有收入、村集体有收益、特色产业有规模的“四赢”局面。此外,人大代表积极拓展助农渠道。乔建镇人大代表们瞄准互联网的流量红利,依托本地释迦果产业链特色,走进基地直播间为当地农业企业“带货”,助力农产品外销,不仅拓展销售渠道,还催生水果分类、包装等多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500多位村民就业实现增收。
此外,隆安县人大常委会以联络站为载体,联合多部门构建“政策直达、技能直通、服务直享”的惠企助农体系,组织代表深入企业宣讲乡村振兴税费优惠、用地保障等政策,帮助企业用足政策红利。协调解决物流配套、用工招聘等问题,同步延伸“产旅融合”产业链,为村企共兴注入持续动能。依托“田间课堂”开展火龙果种植、电商运营等培训,培育“新农人”并助力金福农业培育出高品质的火龙果新品种“伊蜜”系列,成为广西首个自主品牌出口欧洲的企业,有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释迦果基地内主播正在直播带货。隆安县乔建镇人大 供图
在金福火龙果基地,农户正在进行采收作业。卢昱霞 摄
—2—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