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以“寻根·融通·启新:本土文化视域下小学古诗文教学的十年探索”为主题的南宁市天桃大学区2025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推广暨莫芹、吴阳熙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在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银杉校区开展。
随着一首首本土优美诗篇在课堂上流淌,学生们跟着诗歌徜徉广西,大家从实践探索中切实感受到本土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开启了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在黎宇洋和吴阳熙两位老师的课堂上,同学们在聆听和品读中,感受着本土诗词的抑扬顿挫,在文字中勾勒出诗人眼中的广西。课堂后,学生们在不同学科老师的带领下,将古诗文赏析、地理探索、艺术鉴赏、实践创作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绘制广西诗词地图等,沿着古人足迹游览广西,通过古诗的“文学之眼”探索家乡之美。
广西有着独特的喀斯特山水、民族风情和边关文化,历来是诗人吟咏的对象。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莫芹老师带领的团队十年不懈耕耘,通过甄选优秀广西地方诗文,串联美术、地理等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教学,让学生们从不同角度欣赏和理解古诗词。将广西地方诗词“融通”于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打通小学古诗文教学与本土文化的“最后一公里”。通过“本土+”开发本土优秀文化体验课程,让小学古诗文教学在广西的土地上生根、成长。
追寻文化之根,启新特色古诗文教学。“我们从日常教学中发现,发现古诗词跟当代生活的距离有点远了。有一些意象学生是难以理解的。所以我们决定探索不同教学方式,架起古诗跟孩子们日常生活的桥梁。通过结合广西当地诗词文化蕴含的风景、美食等,让孩子们在熟悉的环境下深刻理解古诗词意象,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提升学生古诗词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语文老师莫芹、黄滟分享团队不断探索在本土文化视域下的小学古诗文教学方法,十年来积攒了许多经验,硕果累累。
据了解,为促进南宁市小学语文“学用融通,品质课堂”建设,南宁市天桃大学区除了向本校教师开课传授经验,还将成果推广至南宁市各个学校,甚至送课至区内边境城市以及西藏、拉萨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