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位广西青年作家到鲁迅文学院开启文学新旅程

5月12日,第二期鲁迅文学院广西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开学典礼在北京举行。来自广西的50位青年作家将在鲁迅文学院开启一段对其人生有一定影响的多彩文学旅程。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院长吴义勤,广西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蒋锦璐出席开学典礼并讲话。

开学典礼现场。(鲁迅文学院供图

吴义勤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广西文学现象被文坛称为“边缘的崛起”,产生了“广西文坛三剑客”“广西文坛后三剑客”和众多在全国有知名度的作家。近年来,广西文学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文学四大奖项的“大满贯”,反映出广西优良的文学生态。希望广西青年作家通过此次培训,根植生活热土,打造新时代广西文学的精品力作;积极向经典看齐,从经典中获取心灵和艺术的双重滋养,树立创造经典作品的写作理想。

蒋锦璐回忆了当年在鲁迅文学院学习的情形。她表示,近年来,广西高度重视文学事业发展和文学桂军品牌的打造,系统性重塑文艺创作生产引导扶持激励政策体系,为广西文学出人才、出精品营造了良好的文学生态环境。衡量创作既要手持“纵尺”:检视今日之我是否超越昨日之我,能否跟上时代的脉搏、回答时代的呼唤;更要手握“横尺”:与同代作家并肩而立,在更广阔的文学版图中校准坐标。广西青年作家要高擎理想之旗,从时代之变、广西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创作出能成为时代风俗史和民族心灵史的优秀作品。她还鼓励青年作家:“我们不仅是为了学习写作技巧,更是为了接续广西文学的薪火,让广西文学的声音传得更远。”

学员代表顾骨(左上)、刘佳(右上)、李依蔓(下)发言。(鲁迅文学院供图

本期培训班的50名学员平均年龄35岁,其中民族作家24人。学员来自广西各地,有的基层工作经验丰富,有的初出茅庐展现身手。他们具有较大创作潜力,同时熟悉广西这片土地蕴藏的丰富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是新时代文学桂军的重要力量。开学典礼上,李依蔓、刘佳和顾骨作为学员代表发言。

来自南宁的自由撰稿人李依蔓主要创作方向是非虚构文学。2022年她前往中国北方草原和牧民一起生活,也以“找马”为主题,前往世界各地搜集素材,于今年出版非虚构作品《荒野寻马》。对她来说,鲁迅文学院不仅是一座文学灯塔,更饱含对写作者成长的滋养和尊重。“它始终鼓励写作者在不断观察、不断思考中深化自己。文学不在于炫目的表达,而在于通过写作不断深入对生命的理解和探索,对时代脉搏的敏感把握。永远记得自己为何而写,心于何处。”

广西玉林北流的刘佳在文学之路上相对有点幸运。2023年春天,《北京文学》的编辑在小红书上私信他,向他发出人生第一份约稿。一年后,编辑再一次约稿,他的诗歌最终得以发表。在2024年《广西文学》改稿班、2025年广西青创会上,刘佳结识很多新朋友,文学创作上不断成长。他渴望在鲁迅文学院浓厚的文学氛围中感受文学的魅力,汲取更多营养。

从广西崇左市龙州县走出的顾骨谈到他的文学结缘,是与南宁有关。当时正参加奥数比赛的他,在南宁书城买了一本《鲁滨逊漂流记》。看完这本书后,他觉得自己很像鲁滨逊。同时,他也应该写写东西,对抗某种恐惧。“希望我们珍惜未来一周的学习机会,更有信心、有力量大胆追求自己的写作梦想!”

据悉,为办好此次培训班,鲁迅文学院在广泛吸纳以往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环节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授课安排。将邀请国内知名作家、学者、编辑授课,展开对话与交流,助力广西青年作家提升思想认识、扩展视野胸襟、提高创作水平。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1230 记者:李宗文 编辑:李慧婷 责任编辑:黎南茜 值班编审: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