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南宁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聚焦服务建设“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战略任务,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动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见效,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开放发展持续深化,民生保障扎实有力,中国式现代化南宁实践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5995.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8.26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155.29亿元,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4161.81亿元,增长2.6%。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1.3%、19.3%和69.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6.2%、25.1%和58.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6940元。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826.79万人,比上年增加7.94万人,增长0.97%。其中,市区人口450.34万人,增加9.44万人,增长2.1%。全市户籍人口出生率为6.95‰,比上年上升0.08个千分点;户籍人口死亡率2.79‰,下降0.16个千分点;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4.16‰,上升0.24个千分点。

年末常住人口897.1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44.91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1.9%,提高0.5个百分点。全年常住人口出生率8.50‰,比上年上升0.26个千分点;常住人口死亡率6.59‰,下降0.08个千分点;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1.88‰,上升0.35个千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下降0.1%。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及服务呈“五升二降一平”(见表1)。

新产业新动能加快发展。一是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新突破。以新能源电池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以造纸、铝加工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能源电池、造纸、铝加工产业合计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个百分点,贡献率超110.0%,成为工业增长“助推器”。二是绿色能源产业加快培育。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9.2%,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增长56.7%。三是互联网经济加快发展。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增长18.9%,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9.4%。

开放合作空间不断拓展。3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南宁至友谊关等5个中越边境口岸实现全程高速公路通达。南珠高铁南玉段建成通车,南宁国际铁路港国际中转集拼中心获准先行先试。南宁机场累计开通面向东盟及南亚国家货运航线17条,通往6个东盟国家及4个南亚国家17个航点。以“主人翁”姿态服务办好第21届东博会,成功举办2024南宁—河内经济走廊暨“一带一路”南宁友好城市交流大会,“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7.09万人次,增长122.7%,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6072.39万美元,增长72.3%。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一是充分就业扎实推进。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6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0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66万人,均超额完成全年计划。二是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3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4%。三是民生支出保持稳定。全年民生领域财政支出636.07亿元,增长2.9%,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9.8%,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四是物价运行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1%,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总体稳定。

绿色转型发展持续推进。一是工业减排降耗“逐绿增长”,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2.0%,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7.1%。拥有国家级绿色园区3个、国家绿色工厂22家。二是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建成区原有黑臭水体水质达标率、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继续实现“三个100%”。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17位,省会城市排名第6位。

二、农 业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468.23万亩,比上年增长0.9%。其中,粮食种植面积640.23万亩,增长0.1%;甘蔗种植面积174.43万亩,增长2.6%;油料种植面积75.96万亩,增长1.7%;蔬菜种植面积453.07万亩,增长2.1%。果园面积148.42千公顷,减少341.21公顷。茶园面积2.02千公顷,增加54.80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213.40万吨,比上年增加0.75万吨,增产0.4%。其中,春收粮食1.2万吨,增产5.4%;夏收粮食109.5万吨,减产0.2%;秋收粮食102.7万吨,增产0.9%。谷物产量206.05万吨,比上年增长0.3%。其中,稻谷产量151.26万吨,增产0.3%;玉米产量54.78万吨,增产0.2%。

全年油料产量15.76万吨,比上年增产2.3%;油茶籽0.09万吨,增长49.5%。蔬菜产量789.59万吨,增长4.3%;水果产量541.42万吨,增长4.8%;甘蔗产量949.55万吨,下降3.3%;花生产量15.64万吨,增长2.3%。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0.77万吨,比上年增长1.1%。其中,猪肉产量40.63万吨,增长4.8%;牛肉产量1.45万吨,下降7.7%;羊肉产量0.26万吨,下降4.9%;禽肉产量27.32万吨,下降3.4%。禽蛋产量6.28万吨,增长38.7%;牛奶产量0.64万吨,下降15.1%。全年生猪出栏515.1万头,增长4.6%。年末生猪存栏309.69万头,比上年末增长7.6%。

全年全市水产品产量25.67万吨,比上年增长2.8%。

全年社会木材采伐量793.4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864.76亿元,比上年增长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下降20.6%,集体企业下降7.4%,股份制企业增长8.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0.4%。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20.4%,重工业下降5.3%,轻工业增速快于重工业25.7个百分点。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5.5%,制造业增长8.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2%。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烟草制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电气机械和器械制造业增长69.2%,其中,电池制造业增长77%;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8.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6.7%。

年末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03家,比上年增加106家。其中,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403家。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07.37亿元,比上年增长4.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下降1.3%,股份制企业增长13.1%,非公有制企业增长5.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01元,比上年减少1.92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7%,提高0.1个百分点。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7.2%。

全年全市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94.96亿元,比上年下降5.6%。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利润下降9.5%。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29.35亿元,比上年增长2.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60.82亿元,增长11.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06.67亿元,增长3.9%;金融业增加值572.34亿元,增长4.3%;房地产业增加值461.07亿元,下降4.5%;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013.39亿元,增长2.6%。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8.3%,利润总额增长1.6%。

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19462.86公里,比上年末新增554.11公里。等级公路里程19210.53公里,比上年末新增719.7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500.75公里,新增128.69公里。

全年公路货运量3.91亿吨,比上年增长1.7%,公路货运周转量4534868.61万吨公里。水路货运量4548.5万吨,增长3.6%,水路货运周转量3868123.00万吨公里。航空货邮吞吐量20.3万吨,增长7.3%。航空货邮(发运量)13.0万吨,增长8.3%。

全年公路客运量3141.2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0.04%,公路客运周转量301571.95万人公里。水路客运量28.1万人次,增长38.8%,水路客运周转量375.71万人公里。航空客运吞吐量1400.5万人次,增长2.3%。航空客运(发送量)709.6万人次,增长2.1%。

年末实用公共汽(电)车营运2995辆,其中,新能源公共汽车1953辆。公共汽(电)车客运总量20223.95万人次。年末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度128.2公里,轨道交通客运总量36523.71万人次。

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259.0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6.7%;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245.52万辆,增长6.5%。新能源汽车保有量29.6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56.0%;其中,非营运新能源汽车24.64万辆,增长60.8%。小型载客汽车保有量254.17万辆,比上年末增长6.8%;其中,非营运汽车249.54万辆,增长7.3%。

全年行业寄递业务完成10.27亿件,比上年增长44.8%。邮政函件业务914.01万件,包裹业务16.40万件,快递业务量9.38亿件。

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23亿元,比上年增长0.4%。

年末移动电话基站数8.06万个,其中4G基站4.26万个,5G基站3.18万个。

年末电话用户总数1408.01万户。其中,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107.0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总数1301.1万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数689.7万户,比上年末增长4.3%。移动电话普及率上升至145部/百人。固定宽带接入506.5万户,比上年末增长6.8%。千兆光纤网络通达的行政村比重达到100%。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0.37亿元,比上年增长0.1%。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942.86亿元,增长0.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57.51亿元,增长0.3%。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1889.53亿元,增长0.1%;餐饮收入额210.84亿元,增长0.5%。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通讯器材类比上年增长34.1%,饮料类增长30.2%,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6.3%,日用品类增长2.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0.1%,粮油、食品类下降2.1%,烟酒类下降2.2%。

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245.82亿元,比上年下降0.5%,占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24.6%。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7.8%。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65.9%;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3.0%,其中,工业投资下降13.1%;第三产业投资下降7.2%。基础设施投资下降9.7%。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37.0%,社会领域投资下降9.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44.12亿元,比上年下降10.5%。其中,住宅投资247.97亿元,下降31.8%;办公楼投资11.59亿元,下降37.3%;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3.42亿元,下降23.8%。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807.3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5.2%;其中,住宅470.57万平方米,下降18.1%。年末新建商品房待售面积748.87万平方米,下降9.9%;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278.78万平方米,下降8.6%。

全年各类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资16.68亿元,比上年下降12.4%。其中,公共租赁住房完成投资1.9亿元,下降23.6%。全年新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4351套,增长65.3%。公租房解决住房困难家庭9457户,增长28%。

七、对外开放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值930.25亿元,比上年下降24.9%。其中,进口470.52亿元,下降25.2%;出口459.73亿元,下降24.5%。对越南进出口额116.93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出口78.72亿元,增长15.9%;进口38.21亿元,下降2.9%。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130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9%。当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35家,下降19.0%。全年合同外资额15.36亿美元,下降52.9%。全年对外实际投资额(非金融类)1.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97倍。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2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1.9%。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1.16亿元,比上年下降4.9%。其中,税收收入243.53亿元,下降8.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3.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7.01亿元,比上年下降2.8%。其中,民生领域财政支出636.07亿元,增长2.9%,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9.8%,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4942.64亿元,比年初增加581.63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4877.75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3603.57亿元,比年初增加1850.35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380.21亿元,增加1953.26亿元。各项金融政策精准发力,突出保障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新增“桂惠贷”投放金额311.52亿元。

全年保费收入321.1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93.47亿元,下降4.4%;人身险保费收入227.69亿元,增长4.9%。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16.76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64.56亿元,下降8.1%;寿险业务给付28.22亿元,增长57.4%;健康险赔款及给付20.57亿元,增长24.0%;意外险业务赔款及给付3.40亿元,下降0.4%。

九、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35元,比上年增加1933元,名义增长5.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381元,比上年增加1912元,名义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5元,比上年增加1446元,名义增长7.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2.13,比上年缩小0.05。

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517.2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23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42.2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74.96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744.17万人,比上年末下降0.4%;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险)参保165.23万人,下降0.3%;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75.94万人,下降0.5%。参加失业保险126.75万人,增加4.18万人。年末全市领取失业保险金3.7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55.42万人,增加4.48万人。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7.98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2.52万人,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4774人,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2.37万人,临时救助7050人次。医疗救助基金资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0.84万人,增加2.27万人。

年末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106个。养老机构160个,入住老人数9179人;为儿童提供收留抚养和救助服务的机构6个,年末在院人数249人;精神卫生福利机构1个,年末在院人数1435人。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全市获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59项,组织实施市级科技项目32项。新增自治区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71家(其中国家级2家)。全年技术合同登记6272项,签约合同金额299.15亿元。获得自治区科技成果登记1277项。

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5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080家,新增广西瞪羚企业19家。

专利授权数10160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7038项。有效发明专利数14357件。

南宁市高校研究生教育招生1.43万人,在校研究生4.22万人,毕业生1.23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86万人,在校生7.03万人,毕业生1.48万人。普通高中招生6.59万人,毕业生5.85万人。普通初中招生13.47万人,毕业生11.18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3.84万人,毕业生13.26万人。特殊教育招生234人,毕业生186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3.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9.3%。

十一、文化旅游和卫生体育

年末,全市公共图书馆14个,博物馆25个,文化馆13个,乡镇文化站102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387.85万册,少儿图书馆藏书量86.22万册。

年末共有广播电视发射台站54座。广西有线广播电视用户50万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79%;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8%。

全年接待游客17636.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8%。实现旅游总收入1969.14亿元,比上年增长14.0%。接待国内游客17619.14万人次,增长13.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964.82亿元,增长13.9%。入境旅游收入6072.39万美元,增长72.3%。

年末卫生机构5267个。其中,医院(含乡镇卫生院)30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6个(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70个),乡镇卫生院121个,妇幼保健机构(所、站)10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7个,农村卫生室1404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1个。年末全市卫生技术人员9.80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59万人,注册护士4.57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03万张,其中医院床位5.29万张。

年末全市体育场地数量40508个,其中大型体育场馆16个,田径场地840个,游泳场地675个,足球场地958个,篮球场地14081个,排球场地1759个,乒乓球场地10034个,羽毛球场地2604个,滑冰场地1个,全民健身路径6311个,健身房865个,健身步道783个,其他体育场地1581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68平方米。年内举办各类运动竞赛1129项,其中竞技体育项目比赛140项,全民健身赛事989项。全年在全国比赛中共获得209枚奖牌,其中金牌53枚,银牌87枚,铜牌69枚。全年在国际比赛中共获得29枚奖牌,其中金牌10枚,银牌9枚,铜牌10枚。

十二、资源、环境和其他

全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3077公顷。其中,工矿仓储用地389公顷;住宅用地138公顷;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2550公顷。

全年水资源总量183.8亿立方米,降水量1661.6毫米。全年供水综合生产能力244.5万立方米/日。城市用水普及率100%。用水总量38.64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8.6亿立方米,工业用水5.9亿立方米,农业用水22.2亿立方米,生态补水1.96亿立方米。人均综合用水量430.7立方米。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1.14千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0.24千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0.7%。建成自然保护区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6.26万公顷。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98.47平方公里。

全年四上企业发电量136.78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5.5%。其中,火力发电量下降24.8%,新能源(风能、太阳能、生物质、垃圾焚烧)发电量增长21.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电力消费量增长5.7%。

全市空气质量为优353天,良5天,轻度污染7天,无重污染365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6.7%,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99,同比改善0.3%。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25.3微克/立方米。

全市地表水总体水质优良。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建成区原有黑臭水体水质达标率、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继续实现“三个100%”;地表水水质指数同比改善1.0%,“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同比提升17.4个百分点。

全年全市平均气温为22.5℃,比上年偏高0.7℃,偏高程度为1960年以来第1位(与2009、2015、2023年并列);共有2个热带气旋直接影响南宁。

年末共有地震台站84个,地震监测台网1个。全年各级气象台共发布气象预警信号1657次,全年南宁气象台发布预警269次。全年共发生森林火灾0次,受灾面积0万公顷。

年末污水处理厂23个,污水处理厂集中收集率80.4%。城市污水处理率98.5%,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97.7%。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市辖区内,建成区绿地率38.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1%,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16平方米。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并同步实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核算方法改革,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社消等相关历史数据进行修订。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户籍总人口、汽车保有量数据来自南宁市公安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物价、居民收入、部分农业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南宁调查队;进出口数据来自邕州海关;招商引资和实际利用外资数据来自市投促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保险数据来自中国银行保险监督委员会广西监管局;文化、图书馆和旅游数据来自市文广旅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旅客、货物运输量和周转量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和广西机场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医疗卫生健康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城镇新增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社局;电信业务数据来自市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社会服务及救助数据来自市民政局;水资源总量、用水量和新增水土流失面积数据来自市水利局;空气质量、细颗粒物、地表水总体水质、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数据来自市医保局;保障性住房投资、公租房、管道燃气用户、液化石油气用户、污水处理和供水总量、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城市用水普及率数据来自市住建局;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市科技局;气象预警、平均气温、热带气旋等数据来自市气象局;森林覆盖率、造林面积、自然保护区和森林火灾数据来自市林业局;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建成区绿地率数据来自市市政园林局;对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数据来自市商务局;公路里程数据来自自治区公路发展中心;专利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地震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户籍总人口、汽车保有量数据来自南宁市公安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物价、居民收入、部分农业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南宁调查队;进出口数据来自邕州海关;招商引资和实际利用外资数据来自市投促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保险数据来自中国银行保险监督委员会广西监管局;文化、图书馆和旅游数据来自市文广旅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旅客、货物运输量和周转量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和广西机场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医疗卫生健康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城镇新增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社局;电信业务数据来自市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社会服务及救助数据来自市民政局;水资源总量、用水量和新增水土流失面积数据来自市水利局;空气质量、细颗粒物、地表水总体水质、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数据来自市医保局;保障性住房投资、公租房、管道燃气用户、液化石油气用户、污水处理和供水总量、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城市用水普及率数据来自市住建局;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市科技局;气象预警、平均气温、热带气旋等数据来自市气象局;森林覆盖率、造林面积、自然保护区和森林火灾数据来自市林业局;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建成区绿地率数据来自市市政园林局;对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数据来自市商务局;公路里程数据来自自治区公路发展中心;专利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地震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870 编辑:陈碧莹 责任编辑:农荟颖 值班编审: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