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与东盟的交汇点上,南宁正以数字经济的澎湃动能,谱写新时代的丝路华章。
数字经济的勃兴,为城市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传统产业借力AI实现“老树新芽”,政务效率因数字化实现“脱胎换骨”,万亩蔗田通过云端灌溉焕发新生……华为—南宁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集聚500余家企业上云,118项人工智能场景落地生根,57家数字化转型标杆形成燎原之势;借助南宁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这一枢纽,越来越多的AI产品和服务输出至东盟市场……一个个生动的应用场景共同编织出南宁上空璀璨的云端丝路:既借力东盟合作的“天时”,又激活本土产业的“地利”,更以开放包容的“人和”吸引创新要素集聚。
政策的创新与服务,奏响硬核科技的强音。从“一日三证齐发”的行政效能创新,到算力资源补贴的精准和音;从动态场景库搭建的技术供需对接,到跨境数据流动的规则探索,这些举措让科技企业既能轻装前行,又能借势腾飞。当企业将国际通信枢纽转化为技术输出的跳板,当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逐步成型,一座城市的制度竞争力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吸引力。正如企业所言,选择南宁不仅因其联通东盟的通道价值,更因其协同创新的土壤。
南宁的“数字欢歌”,唱响的是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推动的交响乐。建设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推动数据集共建、算力资源共享、人才联合培养,这些举措的本质是构建“创新共同体”。合作已超越简单的技术输出,升华为协同共创。这种以平等互利为基础、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协作模式,既为东盟国家提供了数字化转型的“工具箱”,也让南宁从区域合作的“参与者”转变为“赋能者”。
向世界唱响《大地飞歌》的南宁,唱过山歌、渔歌、花歌、甜歌,如今正在云端丝路唱响数“智”欢歌,继续描画那唱不尽的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