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南宁钟鼓楼下熙熙攘攘,暖意四溢。青秀区将一场以“邕城古韵长,中山万象春”为主题的爱心集市开到钟鼓楼下,让公益温度与烟火气交织相融。
南宁钟鼓楼下熙熙攘攘,暖意四溢。记者 卢丽婷 摄
逛爱心义卖、品壮乡文化、享便民服务……刚下班的市民兴致勃勃穿梭街巷,感受温情满满的公益市集与活力升腾的烟火气。爱心义卖、文化科技体验、政策宣传、便民服务、暖心打卡等五大功能区前热闹非凡,抚慰刚结束忙碌奔波的人们。
应急救护知识深入人心。记者 卢丽婷 摄
便民服务区,医生正为来往市民进行中医诊脉、按摩推拿、眼部检查等健康义诊,引得居民们连连称赞;爱心义卖区摆满了精巧的手工艺品及二手书籍等,义卖所得款项将用于捐赠给辖区特殊群体;科技体验区,机器人展演炫酷吸睛,将民族文化与科技创新巧妙融合,引得市民争相合影。
孩子们和机器人对弈。记者 卢丽婷 摄
一阵阵吆喝声传来,记者注意到一群“中华小厨神”亮出自己的拿手厨艺,将自制槐花粉、黑凉粉、老友粉、酸嘢等南宁特色美食一一摆卖。他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吆喝,有的负责打包、有的负责收账,忙得不亦乐乎。来往市民频频驻足,忍不住来上一碗。短短一个多小时,学生们带来的美食见了底。“今天带领孩子们将自制特色美食分享给大家,一方面是为展示学生们的技能成果,一方面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体验中收获成长,在未来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南宁市中山路小学带队辅导员张宝方介绍,该学校依托“南宁城市记忆”构筑校园特色文化,加强对南宁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开设各类德育特色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南宁,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
“中华小厨神”自制的南宁特色美食受欢迎。记者 卢丽婷 摄
“这些都是灵活就业妇女、残疾人、贫困学生制作出来的香囊、绣球。”广西伯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非遗技艺培训老师陆璐介绍。现场,琳琅满目的壮锦文创产品令人赏心悦目,不少行人咨询购买。在这个文化体验区的香囊制作台前,艾草、薰衣草香气四溢,还有市民自己亲手制作兼具实用与趣味的传统香囊,乐趣十足。“正好下班来逛个街,不仅学到了应急救护技能,还能免费看个义诊、享受美食。”市民李先生说。
琳琅满目的壮锦文创产品让不少行人停下脚步,咨询购买。记者 卢丽婷 摄
“在热闹的钟鼓楼下开展爱心市集,是想创新融合文化传承,紧密联系居民群众,让多彩公益服务惠及更多人。”南宁市青秀区中山街道中山社区党委副书记黄凡书表示。据了解,本次市集是“爱在南宁·青秀暖心行动”系列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联动近40家政企单位、公益组织资源,让政策咨询、法律帮扶、金融科普等专业服务以及公益便民服务、特色文化惠民服务“组团”进街区,构建起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公益生态圈。未来,青秀区将持续拓展“暖心农贸市场”“暖心夜市”“暖心照相馆”等场景,让文明实践成果惠及更多市民。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