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再次启动“生命救护绿波”机制,以惊人的速度护送一名断指伤者就医,仅用4分钟完成9公里紧急护送,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6月14日20时45分,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八大队接到紧急求助:一名从百色市德保县赶来的断指伤者即将到达安吉东收费站,急需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救治。接警后,大队立即启动“生命救护绿波”机制,迅速为求助车辆规划最优送医路线,并指派辅警滕海翔前往接应。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急诊部
21时08分,滕海翔在安吉东收费站顺利接到求助车辆。在警车引导下,求助车辆沿那安快速路、邕武路一路疾驰。车辆抵达医院后,早已等候多时的医疗团队立即开启绿色通道,争分夺秒为伤者实施断指再植手术。因送医及时,伤者断指已成功接上,目前恢复情况良好。
伤者断指已成功接上,目前恢复情况良好
“虽然当时不是高峰期,但车流量仍然较大。”滕海翔表示,正常情况下,从安吉东收费站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9公里的距离需要十几分钟,但在“生命救护绿波”机制的保障下,仅用时4分钟便将伤者安全送至医院。
据了解,38岁的伤者黄女士在操作犁田机器时,不慎被机器绞断手指。当地医院在检查伤口后,建议立即送至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进行进一步治疗。情况紧急,家属便驱车赶往南宁。
“我姐醒来后说,当时以为自己挺不过去了。”患者家属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那时候她疼得动弹不得,直接吓晕过去,妈妈也慌张得说不出话。多亏交警和医生的及时救助,现在看到姐姐恢复得这么好,我们真的很欣慰。”
“交警同志非常细心,不仅一路开道护送,到医院后还持续跟进,让我真切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暖。”患者黄女士也对交警和医生的帮助感激不已。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凌裕提醒广大市民,如果遇到类似情况,首先要保持冷静,在出血端用干净的纱布加压进行止血,再将离断的肢体进行干净保存。具体做法是:用一个塑料袋将肢体包起来,另一个袋子放些冰块或者冷水,再将装有肢体的塑料袋放进装有冰块的袋子,进行隔离冷藏。“这里一定要注意,不要直接把离断的肢体放到冰块里,这样会造成二次伤害,将肢体冻坏。也不能直接将离断的肢体浸泡在化学液体中,避免影响再植。”
据了解,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自2021年起在全国首创“生命救护绿波”机制。该机制通过统筹指挥、整体联动、信号绿波、铁骑开道等方式,为需要紧急送医的危重病患者、伤员及临盆孕妇等开辟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已先后为1500余名患者开道护航,与时间赛跑、为生命开道,以南宁交警的速度传递着南宁城市的温度,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