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戏,不仅是孩童时期的美好回忆,更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鲜活载体。6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八桂讲坛”将活灵活现的木偶戏搬到讲座现场,以多维视角解读木偶戏的美学与传承,邀读者们共赴一场“偶”趣横生的木偶奇遇记,深入探寻木偶戏的奥秘与乐趣。
木偶戏被誉为“百戏之祖”,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戏剧形式,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融合了雕刻、绘画、音乐、戏剧等多种艺术元素,通过精湛的操纵技艺、生动的角色塑造和丰富的剧情演绎,呈现出一个个奇幻的故事。
在当天的讲座中,广西木偶剧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叶青详细介绍了木偶戏的起源及种类特点,并结合讲解内容,由专业的木偶剧演员现场演绎精彩片段。如木偶歌舞剧《刘三姐与阿牛哥》,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壮族山歌文化与木偶表演艺术的魅力;提线木偶剧《钟馗醉酒》中,木偶的一举一动惟妙惟肖;融入川剧特技的《木偶变脸》令人惊叹。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艺术承载着历史记忆,更在当代不断创新发展。叶青特别推荐了广西木偶剧团创作的世界首部木偶芭蕾舞剧《小美人鱼》,该剧采用高难度的荧光软体木偶技术,只见精美的木偶灵巧地做着大跳、倒踢、双人舞托举等芭蕾舞高难度动作,完美融合了木偶艺术与芭蕾舞的柔美。
最令读者们兴奋的莫过于互动环节,大家纷纷踊跃地上台尝试,并在演员的指导下学习如何操纵不同类型的木偶。无论是造型可爱的布袋木偶,还是改良版铁枝木偶,亦或是精致的软体木偶,一个个鲜活的木偶让大家近距离感受到木偶艺术的独特魅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