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怎么过?“佛系”育儿成南宁家长暑期新选择

“去年暑假孩子奔波于五个兴趣班,今年带他回乡下老家体验农耕。南宁市民刘女士的选择,折射出当下育儿生态的显著变化。近日,记者了解到,随着“鸡娃”热潮逐渐降温,越来越多家长选择在暑假减少兴趣班安排,转而通过旅游、乡居等生活体验陪伴孩子成长。对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建议家长合理安排孩子作业与预习,和孩子商量制定假期规划,平衡学习、生活与个性发展,还可适当报兴趣班,或带孩子出游、体验生活、参与公益 。

现象观察:育儿方式的时代转向

近日,南宁家长的暑期规划正经历着一场静悄悄的观念革新。东葛路的刘女士与丈夫计划带着两个女儿自驾前往贵州:“想让她们在黄果树瀑布前听听水声,在苗寨里亲手敲制银饰。”出发前,姐妹俩挤在书桌前绘制旅行手账,姐姐用彩铅描出课本里的喀斯特地貌,妹妹则在旁标注“要问导游阿姨吊脚楼为什么建在山坡上”。

新民路的陈女士做了个与往年迥异的决定:取消孩子连续两年报名的英语培优班,打算暑假多带孩子到广西科技馆探索科技的魅力。“上周他在机器人展区研究机械臂抓取原理,回家用快递盒和橡皮筋做出了分拣装置,还拉着我们讲解连杆机构的运动轨迹。”陈女士翻开孩子的《科学探索笔记》,纸页间夹着齿轮零件标本,旁边用铅笔绘制的杠杆示意图旁写着:“原来阿基米德的智慧真能让石头飞起来!”

凤翔路的张先生已收拾好孩子的行李,打算暑期将其送回横州老家。“孩子12岁了,连韭菜和麦苗都分不清。“今年暑假,张先生打算让孩子踩进泥田里,亲手插一次秧苗。”出发前一周,孩子特意在笔记本上列出“乡下任务清单”:学会使用锄头、辨认五种农作物、跟奶奶学做酸笋。

这类选择在家长群体中渐成趋势。南宁多个家长社群显示,“乡村研学攻略”“博物馆亲子活动”的讨论热度远超“暑期班报名推荐”。有家长坦言:“过去总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现在更希望他拥有快乐的童年。”

教培机构:暑期招生难,老学员还有流失

“推出低价体验课后,报名人数还是比往年少。”南宁某连锁教育机构负责人王老师满脸愁容地感叹道。在以往,这个时候暑期班的学员早已招满,教室满满当当。可今年,不仅新生寥寥无几,就连跟着机构学习多年的老生也纷纷流失,招生工作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一家教培机构的陈老师说,南宁教培机构太“卷了,最“卷的是滨湖路小学附近的,期末补习竟然免费。万科城小区附近一家美术书法工作室的一位老师还在线求助如何进行招生。

“线下发了一堆扇子,没有找到学生。为什么现在很少人报暑假班?”“招生太难了,摆摊一天,咨询的没有几个。”“美术班找不到新生,老学员又有流失,有没有跟我一样的?”……在小红书等网络平台上,教培机构老师们的“诉苦”帖子比比皆是。

一位从事少儿舞蹈培训的老师在笔记中无奈写道:“以前发个招生海报,家长们就主动来咨询报名,现在即便推出‘9.9元体验5节课’的超值活动,回应者也是寥寥。”另一位英语培训机构的老师也分享道,自己精心制作了短视频展示教学特色,还投放了推广费用,但效果微乎其微,招生链接的点击量远不及预期。

因近期招生情况不及往期,不少教培机构计划开展创新举措,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与服务形式,力求突破困境、提升竞争力。

专家解读:“佛系”背后的教育认知升级

长期关注青少年成长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晓颖认为,家长育儿观念的转变是社会发展与家长认知提升的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们逐渐意识到,培养孩子需要关注多方面的能力,包括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积极的心态、抗挫精神、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调整、自我放松的调节能力,以及自理能力等,这些对孩子的未来成长至关重要。”

她还提到,社会的进步为家庭提供了更多丰富的游玩和学习场地,如公园、生态园、科技馆、博物馆等,这些都为孩子拓宽视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家长认知的提升,让他们认识到生活中的体验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途径,这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念相契合,是值得肯定的。”刘晓颖表示。

对于家长关心的暑假安排问题,刘晓颖给出了建议。她认为,在暑假里,家长应合理安排孩子完成学校作业,并做好下学期的预习工作。在此基础上,与孩子商量制定假期规划,平衡好学习、生活习惯和个性发展,让孩子度过一个丰富多彩且安全的假期。具体来看,家长要与孩子商量,一起规划好孩子的学习时间、运动时间、饮食时间和作息时间,完成好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保证每天有适当的运动,饮食也要规律合理,避免孩子在假期里昼夜颠倒。在电子产品使用方面,家长应与孩子约定好规则,避免孩子因缺乏管束而沉迷网络,影响作息和学习,甚至引发心理问题。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适当报一些艺术类如绘画、舞蹈,或者体育类如球类等的兴趣班。此外,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带孩子外出旅游、回乡体验生活或参与公益性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成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持信息完整

阅读量:105 记者:韦薇 编辑:曾艳 责任编辑:黎南茜 值班编审: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