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8.5亿元、规划用地2000多亩的宾阳王灵光伏项目自落地开工以来,不仅成为当地绿色转型的耀眼坐标,更见证着宾阳县王灵镇人大紧扣中心大局,以“宣传员”“协调员”“监督员”的三重角色主动作为,为重大项目建设按下高效推进的“加速键”。
宾阳王灵光伏项目建设现场。
政策春风化雨,人大当好“宣传员”
面对光伏项目这一新业态,部分村民起初对土地征租政策、项目效益前景存在疑虑。王灵镇人大敏锐捕捉这一信息缺口,迅速组织代表力量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化身政策“宣传员”。代表们将晦涩的政策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方言土语,利用村民代表大会、民情沟通会、微信群等多种载体,持续开展靶向宣传。他们耐心讲解项目带来的土地租金收益、本地就业机会及长期环境红利,累计组织专场宣讲会20余场,覆盖群众数千人,有效消除了群众心中疑虑,凝聚起支持项目落地的广泛共识。
王灵镇人大代表进村开展光伏项目政策宣传工作。
矛盾就地化解,人大甘为“协调员”
大型项目建设,用地协调、青苗补偿等环节常是矛盾聚集点。王灵镇人大未雨绸缪,主动靠前,勇担“协调员”重任。在项目用地勘界阶段,代表们便提前介入,协同镇村干部逐户逐地块摸清情况、建立详尽台账。针对个别农户对补偿标准的异议,代表们不回避、不推诿,搭建“阳光协商”平台,一方面反复核对政策依据,确保补偿公平公正;另一方面苦口婆心沟通疏导,引导各方互谅互让。项目启动以来,累计成功调解各类涉地纠纷30余起,保障了项目用地按时、平稳交付,真正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一线。
一线精准监督,人大筑牢“安全坝”
为确保项目建设既快又好,王灵镇人大将监督触角延伸至项目现场,忠实履行“监督员”职责。代表们定期深入工地一线,对照施工图纸与进度计划,紧盯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及环保措施落实等关键环节。针对巡查中发现的个别施工区域安全警示标识不足、施工粉尘污染、工程车辆不按规定路线及时速行驶等问题,代表们当场提出整改建议,并形成书面报告督促项目方及相关部门限时落实。这种“嵌入式”监督,已推动解决各类隐患20余项,为项目筑牢了质量安全与生态环保的双重防线。
在王灵镇人大“三员”角色的有力支撑下,截至目前,宾阳王灵光伏项目所属王灵镇区域已完成征租地约1300亩,完成集成电路塔基用地点位72个,完成总投资47280万元。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2亿千瓦时,为能源结构优化与“双碳”目标达成注入强劲动能,同时也有效盘活当地村集体资产,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