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芳洁(右一)与社区工作人员解答老党员的疑问。记者 韦峭 摄
在南宁,有这样一个充满活力与温情的社区——明秀南社区。这里居住着18个民族的居民,常住居民约1.3万人。各族群众在这里和谐共处、守望相助。社区党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推行“零距离”工作法,在党建引领下,将基层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
织密组织网络,实现组织覆盖“零距离”
在明秀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外“共建共享‘五个家园’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宣传栏格外引人注目。“精神家园”“幸福家园”“和谐家园”“美丽家园”“平安家园”将一幅幅社区工作人员服务居民、开展各类活动的照片组成了一组美好和谐的动人图景。
组织建设是基层治理的根基。为了实现“组织覆盖零距离”,明秀南社区建立了15个网格党支部、10个党员服务站。这些遍布社区的党组织,将党的关怀和温暖传递到居民身边。网格员定期深入社区,梳理摸排民族工作基本情况等,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理。通过开展“共驻联建·先锋联创”等活动,辖区单位与社区党组织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杨芳洁表示:“推行‘零距离’工作法后,辖区各类资源被充分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工作。多方联动和融合,让各族群众都能参与社区事务,真正实现了事事群众议,事事有人管有人解决。”
倾听群众心声,党群沟通做到“零距离”
在党群服务中心,一面电子屏实时展示明秀南社区“零距离”服务平台的各类信息。“民呼我应”信息栏上,居民的诉求和网格员的回复清晰可见,反馈时间与回复时间常常在同一天,几乎实现了“零时差”回应。这一呼一应之间,体现社区对居民诉求的重视,更是党群紧密联系的生动写照。
为做到“党群沟通零距离”,社区依托党群连心驿站,开展“百姓家事”大走访活动。网格员每天都会走进居民小区,与居民拉家常、听诉求。“以前是居民有事才来社区,现在我们主动到小区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了解社情民意。”网格员谢映茹说,“通过主动服务,我们能更好地收集整理居民需求,拉近了与居民之间的距离,居民对社区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社区还定期召开“三会”,广泛收集各族群众的民情民意。截至目前,已收集民情民意130条、急难愁盼问题25个,会同社区提出解决方案10余项,办结群众诉求20余件。居民汪红对此深有感触:“我们平时有困难、烦心事,第一时间找社区,都能得到解决。社区还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六一’国际儿童节开展活动,我们住在这里真的很幸福。”
整合资源优服务,为民办事践行“零距离”
在明秀南社区,“为民服务零距离”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社区整合辖区单位资源,实施“一老一小”服务清单,建设了“明秀南智慧食苑”长者饭堂、社区居养服务综合体等十大服务载体。党群服务中心1600平方米的空间内,一楼设有一站式服务大厅和长者饭堂,二楼有社工学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三楼有城市书房和舞蹈室,四楼是儿童之家,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汪红笑着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一楼长者饭堂,三楼排练厅,做完家务就去跳舞唱歌,累了就到养老中心泡泡脚,饿了下楼就能吃饭——这‘一条龙’服务实在太贴心了。”除了完善的服务设施,社区还积极为居民搭建就业创业平台。2023年设立的家门口就业创业服务站,已帮助23名居民实现重新上岗就业的愿望,举办的6期就业创业培训,惠及群众达500多人次。
从组织建设到党群沟通,从资源整合到服务优化,明秀南社区通过“零距离”工作法,将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促进了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在这里,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幸福家园,绘就出一幅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美丽画卷,成为基层治理的生动典范和民族团结进步的闪亮名片。
